陳主任見對方意向真的很足,頓時激動得不得了,這次的接待,寧城這邊搶破了頭,誰讓這樣的事情還是第一例,寧城根本沒有外交部門,一個小城市,外國人都沒幾個。
隻要能夠談成了,那就是一大功績,對於之後的升遷太有用了。
晚上葉偉聽女兒說起這事,也是激動半天,本以為百花釀開遍全國已經是極為了不起的事了,沒想到還能賣到國外去。聽女兒的語氣,還不止一個國家的代理商想要,想想國外那麼多國家,如果都能將產品賣出去,那可就太好了。
葉予初將葉聰叫過來,晚上一起討論了這事,也對今後其他國家的代理做了個鋪墊,這可真是瞌睡碰到枕頭,有了這個,那公司基本不會缺錢了,可以再次加大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全國各個二線城市也可以開始設立專櫃,招代理。
經過兩次擴建,百花釀已經是千人的大廠了,但從現在的產量看來,還不夠,必須馬上進行擴建。
第二天商討又是一番討價還價,協議便被簽訂了下來,主要是國外的一些知名代理商也注意到了百花釀這個品牌,正在過來的路上,思瑞姆公司不敢再多耽擱,多個公司競爭,必然會比現在還高價。何況思瑞姆公司的最大股東很看好百花釀這個品牌。
百花釀賣往國外的產品包裝和內核都不變,直接銷往國外,以保持其獨有的特色,標注英語自然能夠讓外國人更加明白,但那就失去了自己品牌的特色。
簽訂協議後,百花釀一下子就上了湖陽省新聞熱榜,大家都為之感到自豪,畢竟是自己家鄉的公司。
同時,百花釀將要擴建的消息也在寧城激起了軒然大波,一大批本地人翹首以盼招聘公示。
這就造成一天到晚來找葉家人的人絡繹不絕,鄉下的葉英一家,鎮上的葉凡一家,還有市裡的葉林一家,開始頻繁地有人上門來。
葉予初家也沒能幸免,好在葉予初還小,可以躲起來,這事就都有葉偉夫婦自己解決,葉予初的意思是熟人都可以進,但必須保證好好乾活,乾得不好辭退了不許怨怪。
本來葉予初建造這個公司就是想要造福鄉裡,所以之前招人都找的是自己村裡人和一些親戚,像葉予初的小姑姑葉雲就是在下半年高中畢業後直接進了廠裡做記錄員,現在正在夜校學會計,打算之後再調去做會計。大姑的女兒李明霞也進了廠裡做車間組長,三嬸的弟弟也在廠裡做保安。
總之,隻要不是品性有問題,懶惰成性的親戚,基本都進了廠裡做事,葉聰開始還擔心不好管理,葉予初給了他一套獎懲製度,然後將廠文化設立為廠子好大家好,廠子垮了,葉予初自己繼續寫書,葉聰跟著葉予初再去開發其他產品,大家就沒工作了。
以後再有好機會,就再不用親戚,全請外人。再加上,很多是安排了有威望的村裡老人做組長,有他們盯著做事,效率大大提高。其實就算沒人盯著,大家也很努力,因為每天都有人來統計數目,做得多獎金就多。這年頭勞力不值錢,能做快點多得錢,誰都願意。
為了寧城的發展,百花釀也儘量選擇本地人進行招聘,所以本地人都將百花釀當成自己的孩子,希望它壯大,能夠招聘更多自己人。
這次招聘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外打工的一些人也屁顛屁顛地回來了,尤其是葉家村的人,一個個長輩趕緊給在外地的兒子兒媳打電話,讓他們年前把工作辭了,東西都搬回家,以後不出去了。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