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難題(1 / 2)

平原大時代 棟梁A 4613 字 2024-04-08

《平原大時代》全本免費閱讀

六朝古都地,虎據龍蟠城。

《洪武京城圖誌》“記”雲:“金陵控扼吳楚,天塹繚其西北,連山拱其東南,而龍盤虎踞之勢,昔人之言,蓋不誣也。”

一段短短的文字道出了金陵的地理雄巍與局限。

新時代下的金陵要想發展,必須突破長江天險,往江北發展。

江北之於金陵,等同浦東之於上海。

開發江北曆史那可就悠久了,民國時期就提出江北沿江工業布局,在江北建立了亞洲最大化工廠,建國後江鋼、華電等建設形成了30平方公裡大廠重化區。

1980年代金陵提出跨江發展,產業升級戰略,將大學城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布局江北。

江北發展高校有得天獨厚的空間條件。建國後這裡陸續開辦了農大、審計學院、警院、化工學院、工程大學等五所大學。

眾所周知,一所大學動輒占地三五千畝稀疏平常,占地上萬畝的也不稀奇。但要在三麵環山的老城區裡擠出幾千幾萬畝的土地辦學,那可是要了金陵市的老命了。

八十萬平方公裡的勞山腳下,近一百萬平方公裡的沿江區域內,足夠擺下亞洲所有的大學。因此當年金陵市的規劃可謂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世上一廂情願的事情很多,在江北建大學城就是其中一例。市政府期望通過把城內名校大學搬過去建新校區,拉動江北發展的設想成了單相思。

戀愛不能單相思,剃頭擔子一頭熱不行,弄不成事。

時光荏苒。重化工區沿著江北岸,挨著江鋼和揚子石化往東北發展了八十多平方公裡,江北大學城是沒見一點動靜,一拖拖到了二十一世紀。

項羽不肯過江東,教授們不肯過江北。

教授們眼裡,他們從江南搬到江北,要比從上海十裡洋場搬到姑蘇城外還要過分,市政府簡直是褻瀆教育。

霸王到底是豪傑,一頭栽進烏江不問江湖事,清靜了。教授們比霸王厲害,他們會公車上書。

文字無聲,但震耳欲聾。文字要比武器厲害的多。天下誰的文筆最厲害?當然是教授們啦。

原江南**趙榮炳不厭其煩,終於在臨退休前撂下了一句話:

西楚霸王不肯過江東,著名教授不願過江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趙榮炳不是神仙,我也有無力回天乏術的時候,隨他去吧。

不過我有言在先,一代霸業就此煙消雲散不是我的決定,到時候不要說我趙榮炳目光短淺,我就感恩不儘啦!

趙榮炳一拍屁股高升了。宗興邦是金陵市的新**,他不能拍屁股走人。

金陵市這個家難當。

如何盤活江北一盤爛棋是擺在興邦麵前的一道大考。

環蘇集團張桂展轉了一圈子,轉到了高強這裡。當年高強在金陵市當副市長時兩人還算有點交情。

“高市長,你可得幫幫我,我看中了江北一片地。”

“嗬嗬,好家夥,老哥你胃口不小,一片地?”

高強當年做副市長走遍了市轄縣的角角落落,對江北也算是了如指掌。

“我這些天坐立不安,飯吃不香,覺睡不好,就想這件事了。”

“你是看中了大橋和上壩公路夾角那片土地了吧?”

張桂展一愣。“高市長您要是經商,沒有我們吃肉的份,您的商業眼光太毒辣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