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前站(1 / 2)

平原大時代 棟梁A 11139 字 2024-04-06

《平原大時代》全本免費閱讀 []

興邦喜歡和同誌們一起在路邊攤擼串。

煙火氣,

暖人間,

共舉杯,

敬此年。

燈火闌珊處,幾個人找了一個人氣旺的燒烤店坐下,羅漢平去張羅飯菜。

餘明看著年輕人有條不紊的安排,笑著對興邦說。

“秘書,就是要滿眼都是活。漢平可以,上道!”

“不論文人還是官人,都要接煙火氣,把精神高舉在塵俗之上,又溶化於社會之中。漢平是曹爽秘書長推薦的,挺好。”

烤串上來的時候,大家共舉杯乾了一杯。

“遍插茱萸少一人,開會的時候司馬龍在,喝酒的時候不能少了他。”

興邦跟司馬龍打電話。司馬龍有些不好意思擠進這個圈子。興邦很熱情的招呼他。

“司馬老弟,來,坐,你得補上一杯,喝酒,朋友一個都不能少。”

司馬龍站起來端起杯子一口悶下去。

眾人都叫好。

餘明遞給司馬龍一個串。

“擼個串,給你烤了串羊球,補補。”

國人講究以形補形。

羅漢平笑了。

“餘哥,不要把我龍哥補得流鼻血了。”

無事絆心弦,所念皆如願。

酒微酣之際,興邦點了一支煙。

“其實我這趟行程隻是打個前站,兩個星期後,省委顧**和田子方省長要來艾鎮給你們的工作考核打分。”

白海濤噗嗤一笑。

“我就知道宗**的飯局不好偎,每次喝酒後麵都跟著一個大活,老鼠拉木掀,大都在後麵。”

“這是你們淮海市勇挑重擔的最佳機會。現在整個江南省的經濟發展陷入瓶頸期,各地市、各行業都在拚命抓機遇,探索新方向。艾鎮農改就是一個最重要的城牆口,省裡給了你們這麼多的政策炮彈,就是期待你們轟開這個城牆口,打開前進通道。淮海的乾部是能打硬仗,能啃硬骨頭的隊伍。

我們就是要建設一個新時代的現在農村,讓農村亮起城市的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搞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

有人乾的熱火朝天,就有人冷眼旁觀。

對艾鎮農改持不同意見的大有人在,淮海市市長朱立言就認為這是在瞎胡鬨。政府哪有這麼大的財力搞艾鎮這樣的農改!興邦白海濤們不過是在用高負債搞另一種新型的政績工程罷了。

因此,朱立言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艾鎮的工作。他在乾另一件大事。在淮海市老城西南十三公裡外的地方建設一座新城。

經濟學博士出身的朱士言很會算經濟賬。

他剛到淮海市,首先把淮海市的經濟底賬翻了一遍,弄明白一個殘酷的真相:如果不采取特彆的非常政策,他這個市長的任期內,城市的經濟很難有大的增長。

淮海等得起,他朱士言等不起。他遠在京畿的老嶽父很快就要退居二線。如果他這兩年不在淮海市乾出點成績來,倔強的老頭不會替他出頭說話。真這樣的話,他就不是來淮海過渡的了,可能要一輩子把根紮在這個出名但經濟奇差的城市了。

想來想去,他這個市長把經濟發展的重心放在了建設新城這個捷徑上來。

建新城的誘惑太大了。

首先能很快的塑造出城市現代化的形象。在一片廣闊的空白地理上,可以請規劃師提出最完美的規劃設想,打造出最完美的城市天際線。同時大片區開發建設可以很快拉動gdp增長。

能同時實現高大上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治理政績的要求的同時,實現城市開發低社會成本。一箭三雕的事,上哪裡找去!

新城開發是實現政績最快捷的通道,各級城市政府主導下的新區發展模式是高投入高產出的典範。

朱士言就選擇了這條道。

新城選址決定新政成敗,市長很重視,各類城市規劃師大咖各顯神通,給出了新城的發展發現。有人主張沿著歐亞大陸橋往東延伸,和郯邳縣連成一片。有人主張往北發展,和西旺區連成一片。方案選址都科學道理。朱士言偏偏出人意料的選擇了西南十三公裡外的荒山野塘區。

當然坊間傳聞市政府花錢請城市規劃師做科學規劃不過是個幌子,在市長心裡他早就有個結論,那就是新城必須選在老城西南。不為彆的,有香港的著名風水大師看過,淮海主官要想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必須得補齊古淮海的風水局。

淮海市有大風水,整座城被綿延的低矮山脈圍成一朵盛開的蓮花。唯獨西南缺一口。城中也遍布山頭點點,宛如蓮花的的花蕊。幾乎每座花蕊都藏葬著王陵。

如果把市政府選在西南這個缺口上。就兜住了真個城的風水。

大風水,成就大事業,乘風而起是很自然的事。

當然朱士言對媒體可不是這麼說的。

“淮海市現有城區是全省十幾個省轄區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我們必須加快城市建設的進程,吸引

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轉移,為淮海下一步的發展拉開架子,做好準備,這就是建設淮海新城的出發點和目的。”

爭取省政府立項是朱士言最近的主要工作之一。他帶著市發改局、規劃和國土局、建設局以眾市局一把手省裡西康賓館駐點,迎接明天省政府常務會議召開。

如果淮海新區策劃,能獲得省政府的立項,列為公益性項目。就能夠把上級下達的計劃分配的土地指標劃到新區使用,至少每年幾萬畝的土地指標是可以給新區使用的。而這些用地指標占的都是農地甚至農田,它們的征地成本相比於城市拆遷要低很多。

“同誌們加把油,明天我們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省長的辦公會,氣氛一般都是很融洽的,田子方很講究**,什麼事都是大家充分討論後再做決議。

“士言同誌,你們淮海市這次提了個大命題。我們得好好研究研究。建新城,現在好多城市都在搞,據聽說都搞的不錯,但太成功的還真沒幾個。

一是失地農民的再就業和生活保障問題一直都是個大課題,各地都在探索中,成果良莠不齊。

二是新城區離老城區較遠,城市綜合配套設施得從零到有建設一遍,投資巨大。雖然等短期帶來gdp的增長,錢從哪來?我看主要還是享受政策給與的地租紅利。郊區成片拿地成本低,對於城市開發者來說很劃算。

說一千,道一萬。最終還是靠房地產開發收益來補償之前的各項投入。地價、房價太搞了,全體人民買單。大家都在說房地產是支柱產業,土地財政一吃就上癮。

當然現階段, 城市化需要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我田子方也不能提出反對意見。你們淮海市的土地財政依我現在的觀察還沒有什麼新穎的地方。

人人都說土地財政僅僅是臨時措施,各市卻都越來越依賴土地財政。淮海市是工業品類城市。擁有包括裝備製造、能源、化工、建材、食品、醫藥多個優勢產業,吃土地財政要慎重。不能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田子方經濟學造詣要比大部分經濟學家們要高明的多,淮海市的方案他一打眼就知道是怎麼回事。朱士言們精心籌劃的華麗願景在省長麵前就是個**經濟學。

會議氣氛在起微妙的變化。常務副省長王平文開腔了。

“嗬嗬,你們淮海市的同誌不要在省長麵前念經濟學的經,子方省長在經濟學上的造詣在我們一幫**中無人能出其右。

淮海市主城區確實是我們省轄區中人口密度最大的,現有城區要想容納城鎮化人口進城的增量,確實勉為其難。省政府長遠規劃中,要將淮海市打造成北方的區域中心城市,建個新城確有必要。

不過啊,你們淮海市的同誌要謹記生長的囑托,工業品類城市定位不能不能偏移,我看還要加強,甚至要用土地財政反哺工業的發展。這是你們市長、局長先生們要關心的。

為了給你們足夠的城市發展空間,我看這個新城項目可以給你們原則性的審慎的通過,下不為例。”

省長不反對,常務副省長鼎力支持,表決的時候,淮海市開發新城的大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出了省政府,朱士言背後一身汗。

回到西康賓館,一幫人剛要去外麵吃飯,朱士言就接到了王平文的電話。

“王省長,我正要等到您下班的時候去拜訪您呐。”

“哈哈哈,那倒不必了,以後有的是時間。我跟你講,顧參**和田子方兩個星期後要去艾鎮考察。你這個市長要配合好白海濤做好接待工作。工作由分歧是正常的,但絕對不能出現一隻驢子兩張皮的現象。”

“好的,王省長,我們馬上就回淮海。”

朱士言放下電話跟同誌們說。

“彆在金陵磨嘰了,我們打道回府,路上找個地方再吃午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