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華僑大手筆(2 / 2)

平原大時代 棟梁A 9368 字 2024-04-06

大家聽興邦這麼一說,還真覺得兩人有幾分相似之處。

興邦發了一圈煙,對兩個人說,“你倆續續家譜吧。說不定能談出驚喜來。”

錢賓也覺得很有意思。

“我爺爺是錢德榮,老家是武原泇口村的。”

“嗯?”錢淑雲愣了一下。

“我爺爺也泇口村的。我爺爺叫錢德興。”

“啊,要從輩分論,咱倆得姐弟相稱。等一下,我給爺爺打電話。”

錢德榮剛要去睡覺,秘書把電話遞給他,“小少爺又打電話過來了。”

“哎呀,小賓啊,衛星電話很貴的,你又有啥事啊?”

“一塊吃飯的姐姐她爺爺也是武原泇水村的,叫錢德興。”

錢德榮的腦子轟的一下就炸了,錢德興是他同胞兄弟啊,民國馮蔣大戰時弟兄倆跑反逃難時跑丟了。他後來去了海外,自此杳無音訊。沒想到錢德興還有後代賡續血脈。

“你問問她有什麼信物麼?”

錢淑雲伸出手腕亮出一枚金五銖錢。錢賓愣住了。

“我也有一枚,跟你這個一樣。”

“爺爺,那個和我的一樣。”

錢德榮老淚縱橫,“你得叫她堂姐。這是你德興爺爺的血脈。”

錢淑雲也愣住了,把電話接過來,“大爺爺,很抱歉我爺爺三十年前就去世了,臨死前一直喊哥哥。”錢德榮手裡的電話掉了,他哽咽的說不出來話了。

興邦幾個人也愣住了。

好半天興邦才說。“這是喜事哎。你們姐弟兩個得喝一杯認親酒。”

錢賓很激動。

“得喝,得喝!這趟淮海原來值了。我爺爺多年的心願了了。”

興邦提議,“既然都是一家人,淑雲一塊跟著回一趟老家看看。這也是工作需要,你薑總隊長得批假啊。”

“批,我也是淮海市出來的,這點事還不準嘛

。”

一行人熱鬨的吃完飯,上了淮海市的二號車往淮海市趕。興邦振邦都很能侃,和錢賓很對口味。還沒進淮海城,三人成了結拜兄弟了。

途中錢賓講述了他爺爺錢德榮艱苦的創業故事。

60年前馮蔣大戰將一家人衝散,錢德榮流離失所,後來勞工出海去了英國,就再也沒踏上過故土。後來又從英國到法國落了腳,又輾轉西歐最後停留在了沒有受到戰爭摧殘的中立國瑞士。席德榮靠著精明能乾,承包了很多土方活,披星戴月的四海奔波逐漸做大,產業拓展到大宗商品、金融地產、生化製藥、工礦采掘。觸角無處不達,成就了一個神秘家族的輝煌,漸漸隱去了戰爭帶來的傷痛。退休後席德榮在這裡購買了三十五公頃土地建設了橡樹莊園,一直生活在這裡,這是他的第二故鄉。

興邦笑了,“我們淮海是你的第一故鄉。”

當天傍晚裡一行人住在淮海市第二招待所。孔紅梅忙前忙後安排招待。汪**也親自來參加給錢賓舉行的還鄉宴。讓錢賓很受感動。

第二天一早,興邦一行人又風塵仆仆趕往錢德榮老家,武原泇口。

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在泇水流域上,覆蓋了原地上一夜的熱幻化成淡淡的霧氣,繚繞著蒸騰著,霧氣掛著玉米的穗花留下晶瑩的露水滴閃著光。

錢賓站在爺爺的小院子裡很感慨,這是他錢家的故土啊。院子裡濕漉漉的,槐顯得愈加的蒼黑。在院子裡大口的呼吸著久違的帶著泥土芳香的空氣,心情異常舒暢。

錢淑雲的母親已經熬好了薯乾雜糧稀飯,備好了軟煎餅切好了鹹菜,熱情招呼一行人坐在一起吃早飯,故鄉的味道無法抵擋,大家吃的很香,錢賓也覺得老家的早飯怎麼這麼有魅力,不起眼的食物一下子就征服了他的胃。

吃了飯興邦又陪著錢賓出了門在泇水岸賞景。一上堤驚起了一大群灰喜鵲,它們聒噪著四散飛去又梭地**在另一片密林裡。河床裡清波靜流,水草搖曳,岸上荒草萋萋,時有成片蒲草聳起,挑起幾株紡錘型的蒲黃。

興邦一指泇水上遊,“再往上遊十來裡路就是我的老家泇水村。咱們的祖先吃的是同一條河的水。我們這裡的百姓都會唱一首歌:

泇水流,

泇水流,

流過三皇桀紂,

流過煙雨春秋,

屋簷露滴千年錦愁。

掛心的是故鄉醇醉的是鄉愁。

錢賓被這首歌感動了。

“我也是泇水人,其實這幾天你這個家鄉父母官跟著我忙前忙後,意思我懂。也該為家鄉做點貢獻了。投幾個項目吧。”

“好,現在我們淮海市很困難,需要你們這樣華僑的資金和技術。”

“相互成就吧。你這個市長很能乾,有大格局,對經濟和國家形勢了解的都很透徹,我相信淮海相信國家會很快發展起來,而且速度會很驚人。因此我的投資不會小。”

“那你打算投多少?”

“至少10億美金打底。”

興邦手裡的煙差點掉下來。他的手有些顫抖,伸出胳膊擁抱住錢賓。聲音有些哽咽。

“謝謝,謝謝兄弟。”

這幾天已經有人打他興邦的小報告了。說他帶著一幫人圍著一個傻孩子從省城跑到鄉下瞎折騰,現在局勢上哪招商去?彆人都恨不得封鎖死我們。

錢賓要到上海去,興邦安排外事辦,全程服務好錢董。

在汪**辦公室裡,汪親自給他泡了一杯碧螺春。

“興邦老弟是我們市的大功臣,一人出馬,頂招商局這輩子乾的了。這10億美元進來,我們市今年的經濟我看是能頂住不下滑了。”

“外資隻是錦上添花,我們還得靠內功,狠抓國企改革。不能再讓卜曉慧這樣的乾部來管企業了。”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上麵要來淮海考察我們的國企改革實踐。聽說上麵也要有大動靜了,正各地調研呢,我們這次改革很有力度,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政策工具實踐標本。”

興邦的心悸動了一下,他想起了老姑父翟柏濤的話:年輕乾部的前途就在探索政策工具的成就上。如果在地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性工具,成功上升為國家政策,你的官帽子就能比我的大。

“既然上麵要來調研,我們得早做準備。”

“我正要找你商量這事,這事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