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合拍(2 / 2)

平原大時代 棟梁A 8684 字 2024-04-06

“套數記得這麼清楚?”

“住房太緊張了,大家都爭破頭。記不住我怕下麵還要糊弄我。”

這倒是實話。興邦笑了。石濤心裡也暗笑。官員都想了解真實情況,擔心下麵造數據,編材料糊弄自己。

“聽一千句不如看一遍。到那個濱河新村看一下。”

周國平有些猶豫。他轉臉看看興邦,這次興邦裝作沒看見。不打招呼,不按照既定路線隨機視察,是石濤的一個習慣。這樣就能避免官員作秀和作假。

“新生隻是1期上了房,2期3期還在建設,工地上很臟的。是不是下次去看?”

興邦趕緊接過話頭,“看的就是正在建設的,去濱河新村。”

周國平說的沒錯,2期新村建設如火如荼,3期好像建了一點就停了。工地上塵土飛揚。

“你們搞建設,也要注意一點環保。灑點水,降降塵。”

“這個製度有,但有的工地就是不執行。工人們還是沒有環保意識,覺得水淌在地上可惜了。”

石濤沒有接話,他走到建築材料堆垛前,拿起一塊磚,用手彈了彈,又放在路牙石上敲,磚質量很好很結實。放下磚又用手彎彎鋼筋。幾個人在大太陽底下擱這裡敲敲打打,地產開發的田亮亮從工棚裡走出來。

“哎,師傅,工地重地閒人免進。你們幾個連個安全帽都沒帶,有沒有一點安全意識?”

周國平剛要張嘴,被石濤一抬手製止了。看見田亮亮站的樹蔭挺大,也過去乘涼。

“我說小夥子,分個房不容易唻,質量你們可得把好關。”

“哦,你們來看房子?”田亮亮把眼前這幾個人當成普通市民了,他們這個工地每天都會來好多看房子的。搞的開發公司不勝其煩。

“對,就想監監工。怕偷工減料。”興邦接過話。

“什麼話!彆的公司我不知道,我們公司從不乾這齷齪的事!”

“哦,很自信嘛。那你說說你們這個圈梁用料。”

田亮亮很認真,手裡拿著進料單,從兜裡掏出一個卷尺。“你們看建築設計構造柱縱筋采用直徑12mm的二級鋼筋,圈梁縱筋采用直徑10mm的二級鋼筋,箍筋都是采用直徑為6mm的一級鋼筋。我們工地,所有材料我都一一把關,差一毫米都不行。我們澆築都用c25混凝土。這樣的房子你擎用了。質量剛剛的。”

“哦,你大學畢業分來的?”石濤來了興趣。

“我東南建築學院的。”

“哦,還是名校唻。在建築一線還習慣麼?”

“瞎混,不過我信奉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幾個人聽了哈哈大笑。田亮亮也跟著笑。

“一期建好了,你們可以去看看樣板房。”

“辛苦你帶個路。”興邦說。儘管田亮亮還沒吃飯,但年輕人很熱情,領著這幫大領導們往一期走。

一期正在上房。有的房屋門都開著,田亮亮一個戶型一個戶型的介紹。

“結婚戶還沒孩子的分這種一室一廚一衛。三口或三代同堂的分這種兩室一廳一廚一衛。”

“小夥子,你對分房政策也很熟悉嘛!”石濤很滿意這個年輕人。

“我主要是觀察細一點,分析老百姓實際住房需求,以便後續建設優化戶型設計和房型配比。”

“好,優化說的好。就是要貼近群眾才能服務好群眾。”

“你們好像不是來看房的,倒像來視察的。”

領導們都笑了。興邦趕緊介紹,“這是你們市周**。”周國平握著田亮亮的手說,“你很專業,好好乾,有前途。”他很高興眼前這個小子表現的不錯,看起來石**很滿意新村建設。自己一直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看也看累了,又到了飯時,肚子咕嚕咕嚕叫。看見前麵有家羊肉館人氣很旺,石濤說,“中午就在這喝碗羊肉湯吧,我請客。”周國平很為難,怕館子不乾淨怠慢了**。興邦已經進店安排去了。田亮亮轉身要走,被石濤一把拽住。

“哎,田工,耽誤你吃飯了,跟我們一起吃一點。”去看房子前他就瞧見了田亮亮桌子上飯盒子還空著,沒來得及吃。

“這怎

麼行?我還是回去吃,我們有食堂。”

興邦出來了,“彆推脫了,四碗湯都好了。”眾人進了一個小屋,屋裡隻擺的下一張桌子。四碗湯,一個辣椒炒羊血,一份涼調羊肉,一筐子燒餅。

“不要招呼了,吃吧。”石濤拿起一個燒餅,舀起一塊羊血。

“哎,興邦,你很會點菜嘛。這個炒羊血真不錯,夠味!”

“那是,家鄉菜我還是拿捏的了的。”

老城區的一些菜館,彆看不起眼,但生意相當火爆。主要是食材鮮,味道好,價錢還實惠。他們吃的這家就是一家老字號,主打羊肉燴麵。麵點大師傅把麵揉和到筋道了,扯成細麵條,往旁邊的沸騰的小鍋裡一扔,加上羊油、木耳、黃花菜、麵熟了連湯帶麵給你盛到一個大海碗裡,加上青蒜苗、芫荽。趁熱吃那味道地道的很。

菜更不用說了。淮海菜源遠流長,自成一係。因地處南北分界線,因此菜味調和了北方的鹹和南方的淡。特點是鮮辣,以鮮為主,兼蓄五味,華而實、麗而潔,清而不薄、濃而不濁,炸、烹、爆、溜、燒、蒸、扣無一不精。

彭祖故裡,飲食文化注重食療。

“不行再給你們點個魚羊藏方。這個鮮字就來源於這道菜,到了淮海才知道鮮字怎麼寫。”

石濤連忙擺手,“吃飽了,下次再寫這個鮮,不好找你算賬。”

興邦在工作上一向謹言慎行,惜字如金。生活上言語就很放的開,各種典故傳說如數家珍。這就是一個大秘的基本修養。隻會工作不會生活,壓力太大,容易抑鬱。隻會生活不會工作,容易自卑,成為寄生。又會工作又會生活,精彩無處不在。

淮海地區開農村經濟會有個必不可少的傳統,參觀先進典型、現場觀摩。今年現場觀摩是自西向東,從微山湖畔的帝王鄉開始,到水晶之鄉結束。一路上風塵仆仆,車隊也是萬國牌,除極少數轎車和一部分吉普車外,其餘均為卡車和拖拉機,群眾戲稱“****兩頭平(指上海牌轎車),縣委**帆布棚(指軍用吉普車),公社**130(指130牌卡車),大隊**蹦蹦蹦(指發出很大噪音的拖拉機)”。

現在麥茬地裡,石濤抓起一把土,乾燥的很,最近一個月都沒下雨了。乾旱,地裡都裂著口子。除了縣裡安排的幾台抽水機裝裝排麵。大部分百姓還是拉著自製的水車一棵苗一棵苗的澆水。所謂水車那就是平板車兩頭用木棍堵上,在車裡敷上一層厚塑料。從河邊或塘裡把水裝在平板車裡,在用人工拉到地裡,順著玉米行淌用水瓢舀水澆。

有的百姓午飯乾脆就在地裡解決,送飯的一般是老人和孩子,挎著籃子,拎著水罐子,飯到了隨便找個陰涼地坐地就吃。滿田的人,這是不用組織的全民會戰。澆過的玉米苗就水靈靈的,旱著的玉米苗就垂頭耷腦。對比分外明顯。這就是勤奮和懶惰的區彆。

“要保證居民生產用水。這水渠裡的水是怎麼回事?上麵沒有開閘放水嗎?”

縣委**彙報說,“上麵的水庫是一個國營農場的。他們在澇時拚命放水,在天旱時惜水如命。據說是為了保障水庫的水產高產。下一步老百姓意見很大,都說要這個水庫一點用都沒有。”

石濤鐵青著臉,“為了自己那點水產利益,就放著百姓死活不管?水庫本就是攔洪滯洪,蓄水灌溉的水利工程,什麼時候養魚成了第一位了!馬上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