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 章 後記(完)(1 / 2)

結束了U17世界杯後,聞霄他們的生活確實有了變化。

首先是聞霄,為了備戰一月中旬的澳網,他投入到了新一輪的訓練當中。

而且不是在訓練基地,而是在國家隊當中進行封閉訓練。

封閉訓練不算無聊,除了新認識的朋友外,艾邦、何凱旋也都成為了職業選手,和他在一起訓練。

盧中,任宣同樣也成了職業選手。

但由於高考臨近,他們落下的功課又實在是多,就暫時留在訓練基地補習,直到高考結束後再進入國家隊。

剩下的高中生:喬澤、杜樂誌、袁文山、周宇瀚,都是不打算成為職業選手的,也都留在基地補習。

初中生當中,基斯和林修返回了英國——他們的家人本就都在英國,會有這樣的選擇非常正常。

開了個小小的歡送會後,兩人就離開了。

下次再見,可能就是在下一屆U17的賽場上。

池都、祝玉軒、崔子昂在準備中考。

段誌他們這些初二、初一的暫時輕鬆點。

但經過這場U17的旅程,他們深刻意識到出門在外,不會外語——尤其是英語有多麼得不方便。

因此學習之餘,他們都開始努力學習外語,爭取能在下一次U17之前,流暢地和外國人交流。

在這期間,俾斯麥和女朋友特納來了中國一趟,是袁文山他們招待的。

聞霄這些封閉訓練的完全不知情。

等他們知情的時候,特納的腿就已經開始有知覺了。

針灸治療很有成效,但每次看到那麼長的針紮進肉裡,俾斯麥都有種疼得要死的感覺。

倒是特納,除了第一次紮針時比較害怕外,之後再紮就完全放鬆下來了。

……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往前走,直到一月中旬,澳網公開賽開幕。

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上的學習工作,抽出時間看起了運動頻道的比賽轉播。

澳網是硬地球場,打法全麵的選手可以占到一定的優勢。

聞霄這次是拿外卡參賽的。

在成為職業選手後,他隻參加過U17世界杯的團體賽,隻按照積分來算,是無法拿到參加澳網的資格的。

好在近些年,他的話題度很高,組委會為他提供了參賽機會。

大滿貫賽事采取五局三勝製。

比起三局兩勝,更考驗選手的體力和意誌力。

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職業選手的比賽要比青少年比賽更為殘酷和艱難。

在這殘酷當中,聞霄像是無底的黑洞,不斷吸收、不停成長。

儘管也會輸、儘管也會遇到困難,但當最後,他總是能爬起來,繼續向前。

……

三月,雖然不是中國學生的休息月,但卻是日本學生畢業春假的時候。

平等院鳳凰‘拖家帶口’,不

請自來地到了集訓營裡。

來到這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是來爬珠穆朗瑪峰的”。

袁文山以為自己聽錯了。

“啊?你們要乾嘛?”

“爬珠穆朗瑪峰。”

平等院征戰世界多年,爬過的山多到數不過來,但就是沒爬過珠穆朗瑪峰。

袁文山:“……呃,好吧,你讓我緩緩,所以你們來找我們……”

“和我們一起去啊。”毛利壽三郎已經迫不及待了。

“我們帶足了裝備的,放心吧,爬珠峰沒有年齡限製,隻要在尼泊爾或者西藏獲得許可證就好了。”

“另外我們還找好了專業向導。”

三津穀推了下眼鏡,表示他們萬事俱備,隻差問問中國隊要不要一起去了。

——

爬個世界最高峰而已。

在聞霄的點頭同意下,中國隊選手花了不到半天時間,就由周宇瀚的超能力購置齊了攀登裝備。

順帶的,還多加了幾個向導保證安全。

爬珠峰最好的時間是春季,但等到春季的話,大家都開學了,根本抽不出時間。

一切準備就緒後,眾人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程。

從上海出發,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西藏等八個省區,全程4372公裡,運行時長44小時32分。

可惜停留時間不長,大家無法在抵達一個省份時,下去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

得知要在列車上待44個小時,日本選手的表情都變得微妙起來。

雖然列車肯定不能直線行駛,但這個44小時還是有點太誇張了。

不過等真的坐上列車,看到外麵逐漸變化的風景時,大家就拋開了對44小時的恐懼,變得亢奮起來。

不僅是日本隊,就連中國隊選手——除了艾邦外——也都沒坐過這麼長時間的列車。

窗外風景變換,可可西裡、昆侖山、三江源、藏北草原,一路景色變化直擊人心。

開闊無邊的廣袤草原,草原上奔騰的羊群、牛群,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晴朗湛藍的天空……

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深深烙印在少年們的眼中。

許可證是在網上辦好的。

更幸運的是,前往西藏的一路上,大家都沒有出現高原反應。

和向導彙合後,大家認真聽著向導講述注意事項,隨後又被檢查了所有的登山裝備。

沒問題後,向導拿出本子,顯然是認出了他們網球運動員的身份。

一切準備就緒,又休息了一晚後,眾人穿戴好登山裝備,往珠穆朗瑪峰進發。

一共五個向導,兩個是日本隊找的,另三個是周宇瀚找的。

五個人出發的一路上都挺緊張。

他們以前帶過很多次隊伍,但就是沒帶過年齡平均數還未成年的小孩隊伍,而且這些小孩的身份還不一般。

要是出了問題

,他們可就是阻礙國家網球發展的罪人。

奈何藝高人膽大,更重要的是,他們給的錢太多了。

但等真的開始爬山後,向導們的擔心頓時消失了。

認真的嗎?這群小孩的體力和身體素質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中途幾次常規性的血氧檢測都維持在非常穩定的程度。

不僅如此,他們連氧氣都很少補充、休息也很少休息,到了最後,還得是向導顫抖著說,說一句“不行了,我們休息一下吧。”

找了塊稍微平坦的落腳地,向導們吸氧休息的時候,孩子們在進行拍照留念。

雖然嘰嘰喳喳地像群麻雀,但好在有意控製著聲音,不會造成雪崩危險。

數小時後,眾人成功登頂,站在珠峰最高處,俯瞰著下方的皚皚白雪、群山浩蕩。

下山之後,向導們還有些意識恍惚。

這就結束了嗎,真的結束了嗎?

原本以為是帶孩子的苦差事,結果這麼輕鬆就賺到錢了。

聞霄他們卻是不知道向導的想法。

告彆向導後,他們跟著艾邦去了他家,明天還要去參觀布達拉宮等西藏有名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