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果一年養滿兩千頭豬,一年出欄兩批,相當於四千頭,除去成本和工錢,一頭賺一百,一年下來也是四十萬。
但是,他要做的主要是火腿,要打造出品牌來,就不能讓所有的豬都半年出欄,得留下一部分,養到一年,才是高品質肉,做出來的成品才可以一炮而紅。
不然,隨著其他養豬場的興起,以次充好,再對他來一波價格戰,他就難以立住腳,必然會被仙威火腿給打敗,甚至被吞沒。
“可以了嘛,何必心這麼大?”王力奇不敢相信地看著鄭八斤,說道,“一年幾十萬,兩年就是百萬富翁,要甩下百分之九十幾的人幾條街,該滿足才是,你知道我一年的收入才多少?”
“應該可以上十萬。”鄭八斤笑著說。
“哪有。你看這個小店,能糊口就不錯了。至於工資收入,就更少了,一年才幾千塊。”王力奇說的還算是真實。
以現在的工資水平來說,一個高級教師的工資也就每月兩百多塊,除去一些生活開支,根本就剩不了幾個錢,也正是九十年代下海形成一股潮流的原因之一。
“唉,說來說去,都是我們的技術不夠先進,發展受到了方方麵麵的製約。”鄭八斤抓緊時間歎了一口氣,說道,“所以,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幾個錢,我想開個廠,重點學習技術,將來才能有一席之地。”
“哦,兄弟有這樣的遠大理想,真是不錯,但是,你想好了要開個什麼廠嗎?”王力奇像是來了興趣。
說實話,他對鄭八斤一年要掙幾十萬半信半疑。
不說全是真的,就算有一半是真,也就是一年掙二十萬,都比他在學校裡當這個處長強,說不動心是假。
“我打算先從車行開始,目前來說,由於資金不夠充足,技術也跟不上,就先從自行車做起。現在是一百七八一輛的自行車,你知道成本在多少?”鄭八斤看著李陽說道。
李陽忙著接過話:“不足一百塊,大部分錢都用在了運費,還有各個層次的經銷商手裡賺去了。如果我們在這裡直接開廠,就算是賣一百塊一輛,都有得賺。”
“對,我們賺一點小錢,目的是用來搞研發,想儘一切辦法縮短其他國家的差距,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國內的所有人都能騎上車,用這些車子代步,節約下時間,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鄭八斤看向王力奇,接著說道,“你應該清楚現在農村的現狀,他們的運輸基本上是靠馬。”
王力奇點了點頭,他作為秋城人,從小在農村長大,自然明白,每家人平時養著一匹馬,要花多大的精力,就是為了把種出來的糧食馱到集市上變賣,再買點化肥之類的回去。
如果沒有閒錢,買不起馬兒,隻能用人背,或者是挑。
一些離集市遠一點的,一天背去的糧食隻賣得幾塊錢,除去一些必要的開支,回到家裡所剩無幾。
這還不算上臉朝黃土背朝天在地裡忙活,一分汗水換一分收入的人工成本。
要是算上這些人工費,基本上是白忙活,根本就不會有結餘,隻是填飽肚子而已。要是遇上生病,還得欠賬,負上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