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參見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萬福金安,參見鈕妃娘娘,鈕妃娘娘萬福金安。”裕親王福晉由侍女伺候著,一舉一止,無不端靜,微微含笑,與皇後娘娘、鈕妃娘娘請安。
整個坤寧宮正殿中,她也隻需要向皇後娘娘、鈕妃娘娘請安。也唯有這二人,受得起她的大禮。
“皇嫂快請起,”皇後一個眼色,圜燕就趕緊下來,將裕親王福晉扶了起來,“福晉裡頭,皇嫂是最早來的,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一會兒眾位大臣福晉、還有宗室福晉們過來,還要勞皇嫂你與鈕妃一道,幫為招待幾分。”
“蒙皇後娘娘高看,臣妾一定竭儘全力。”皇後表現得親近,裕親王福晉也接受了這份親近。亦是十分上道,回話既不失恭敬、也不失親近。
“勞煩皇嫂了,”皇後笑容親近真切,“我那裡特意留了幾塊綿軟的細布料子,回頭給皇嫂送過去,給大格格做身衣裳。”
大格格就是裕親王與裕親王福晉的長女,兩人成親至今,已有七年,唯得一個女兒,縱然並非是阿哥,也是愛若珍寶,歡喜不已。
“臣妾厚顏,不甚歡喜,勞娘娘您想著她小人兒家。”提起大格格,裕親王福晉臉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了幾分,毫不掩飾自己對於閨女的喜愛。
“瞧你說的,大格格亦是本宮的侄女兒,不說皇上和本宮惦記著,便是宮裡太皇太後、皇太後也惦記著,本宮這裡準備的,才是小頭呢?”皇後並無一絲不喜,嗔怪道。
她待裕親王福晉一貫親近,一則因為裕親王於皇上同為先帝皇子,裡外親疏、外親重臣,必要有所識彆。否則她如何端得起大清皇後的職責。
二則,滿蒙聯姻,乃是國策。裕親王與福晉的這一樁婚事,是大清皇室與蒙古交好的典型代表。皇後是覺得鳳位太膈人了,才要給裕親王福晉找不自在。
於情於理,於親於國,她都是要待裕親王福晉親近、恩重有加的,要叫蒙古八旗,看到大清皇帝、皇後的態度,看到整個大清帝國的態度。
“是,”裕親王福晉聞言,亦是笑得歡喜,“自她出生以來,不知騙了宮裡皇瑪嬤、皇額涅、皇嫂和皇上多少好東西。”
“皇瑪嬤、皇額涅、皇上與本宮,都富裕著呢!特意給她準備的,給多少我們心裡高興。”皇後就順著話道。
“太皇太後娘娘、皇太後娘娘、皇上、皇後娘娘都是宮裡的大戶,論起來,大格格還要喚皇上一聲汗阿瑪,比親閨女也不差什麼了,於太皇太後娘娘、皇太後娘娘來說,更不用提。拿多少東西,都是大格格該拿的,難不成福晉還要與咱們見外不成。”鈕妃亦是以皇後為主,在一旁幫襯道。
她話裡話外也是親近。
裕親王府大格格亦是皇家血脈,是太皇太後、皇太後嫡親的曾孫女兒和孫女兒,血緣關係近著呢!又是裕親王府的頭一個孩子,還是嫡長女,再是怎麼千嬌百寵都不為過。
鈕妃平常可以不用說話,宮裡自有皇後在,不用她出頭,但這種招待宗室親貴福晉的時候,就必得長袖善舞,也不能駁了皇後的麵子,要叫眾人明白,後妃和睦,體現出她該有的好處來,不然太皇太後、皇太後、與皇上,就該不高興了。
索性鈕妃在初初教養時,就是按照皇後標準來培養的。雖然鈕祜祿氏不會四處宣揚,但掌家理事也能看出來,這也是皇後赫舍裡氏最為忌諱的地方。
“臣妾也沒想推辭,就是作一作樣子而已,”裕親王福晉亦是玩鬨道。
這一場祭祀算是開了一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