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康熙在就事論事,沁柔也願意說一兩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之常情。”沁柔緊跟著又跟了一句,“但也有走不動、流不動的時候吧!不是人的問題,是環境不對。”
雖然強者從不抱怨環境,反而會適應環境,改變環境。但是沁柔,前麵就是不周山在杵著,難不成她要學共工,怒觸不周山嗎?
關鍵在於,公工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她怒觸不周山,除了把自己活活撞死在不周山上,濺一地血,也再沒旁的結果了。
沁柔也覺得話說得不太對,又緊跟著道:“其實人生來就有上進心、貪婪心,這本不是壞事。因為貪婪,所以想要上進,上進以後,又因為貪婪,更想要上進。所以才有人有高處走一說,如登險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隻是人人都想要往上爬,難免就要有狹路相逢的時候,就一個向上爬的險峰,總有人要留在原地,對自己有自知之明,克製住貪婪心、上進心,從而選擇原地停止了冒險,也不是一件壞事。隻能說,各憑選擇吧。”
“明明不能力敵,卻依舊想要向上一博,也沒錯。人隻要有承擔落敗的勇氣,想要做什麼,也無需彆人的支持,旁人的理解,有自己支持,自己不後悔就可以了。反而,或許很多年後,你會感激當年那個選擇英勇奮鬥、殊死拚搏的自己。”寧輸不悔。你要相信,你是有這樣的英雄情結的。
荊棘林裡,哪怕渾身帶血,總要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來。
“所以,奴才想要表達的是,無論是什麼樣的生活態度,都要端憑自己的選擇。”沁柔道,她可沒有抱怨環境,皇宮的主人就與她麵對麵呢?
就算有怨懟,她也不能說啊!
她不想坐上妃位、坐上後位嗎?當然想。哪怕僅僅是幻想,但沁柔有自知之明,從後世看從前,這是一條空想道。走不上的,所以她也就早早地放棄了。
沒得最後一身血,又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麵目全非,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何必呢?就這樣吧。
活得一日是一日。
讀書識字,讀史明理。真的把書融會貫通了,道理都能明白許多。康熙道,真正地會讀書,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康熙帝就事問事,含笑提問道:“如果彆人不給你選擇的餘地呢?”
不是人人都有選擇的,作為帝王,康熙深有體會。就像他是帝王,亦不能為所欲為;就像臣子嬪妃,他擺正了位置,旁人也隻能擺正在他放的位置,這就是皇權,這就是,強權。
沁柔略一思索,沒想到康熙會就勢提出這個問題,她回答,必然是要謹慎的,畢竟,眼前這個是帝王,但此刻在她麵前,又未必完全是帝王。可能是簡單想要一個答案。
沁柔思索著,還是搖了搖頭,緊蹙著眉頭,“不知道,這個,需要分情況而定吧。而且沒有選擇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很大的歧義,還有程度深淺之分,如果僅憑不給選擇的餘地,幾個字,是不能得出答案的。”
沁柔實誠道。比如要看範圍,還要看後果,很多路,都是一旦踏上了,就沒有回頭路的,所以需要再三謹慎。
尤其是宮裡,人性本有好有壞,但在這個最繁華高貴的地方,人性裡激發出來的,卻大多偏向於惡。因為誘惑太大,背叛與出賣太多,於是活下來的人,就學會了先背叛、先出賣,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所以在宮裡,做的每一個決定,斟酌再三、再三斟酌,絕不為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