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隔世追凶—從最開始就錯了(1 / 2)

蕭雲州說出這番話,也有自己的根據。

他說:“大理寺的人去過京郊那個莊子,看到了馮秋的墓地。

那墓地被整理得非常好,一看就是經常有人去掃墓。

祭品是新鮮的,明顯是剛剛祭拜過。

官差回來說看到齊老太太在墓前哭,還伸手去摸著墓碑,那種感覺明顯是舍不得已經去世的親人,十分難過和傷心。

對了,他們還看到齊雪梅給馮秋磕頭,齊雪梅沒有抗拒的模樣,顯然這種事應該是常做。

但齊雪梅肯定是不知道馮秋就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她隻是應母親的要求在祭拜三伯父。

可是到了公堂上,齊老太太麵對康老爺子的指證時,也不能說全認了,但確實沒有否認。

正常來說,這種就是默認了,何況讓她畫押她也畫了,看似一切都已經解決了。

我卻總覺得這裡頭還有疑案未解,這個案子其實隻破了一半。”

慕長離嘴裡叼著塊水果,手裡捧了本雜書正在翻。一邊翻一邊聽蕭雲州的話,半晌,問了句:“這案子是怎麼開始的來著?”

蕭雲州說:“是從康老爺子收到一封信開始。”

“不對。”慕長離搖頭,“是從陸老爺子受人威脅開始的。”

蕭雲州微微蹙眉,“陸家狀告一個三歲的孩子,前任大理寺卿審理此案,最後歸結為一場鬨劇。但衙門裡也有人持保留意見,認為真正威脅陸老爺子的,是那孩子的爹娘。

但實際上,無論是那孩子還是孩子的爹娘,都沒有任何動機。

想要逼死一個人,那非得是握了對方手裡最大的把柄。

對於結拜那四人來說,他們最大的把柄就是四十年前那樁命案。

可四人又不傻,怎麼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事情給說出去。

他們連家人都瞞著,就更不可能傳到那戶人家的耳朵裡。

再者,我們查過,那戶人家跟陸家根本就不認識。餛飩攤那次完全是碰巧遇上,直到陸老爺子死了,他的兒子將他們告上官府,他們才知道那家原來姓陸。”

慕長離連連搖頭,語帶批評:“你聽聽你說的,句句都是否定。還沒等怎麼著呢!自己先把對方摘了個一乾二淨。”

蕭雲州不解,“可這是查過之後得出的結論。”

“你們查的是什麼?”

“是那小孩的爹娘。”

“那陸家兒子和兒媳告的是誰?”

“是……那個三歲的孩子!”

“這不就得了!”慕長離“啪”地一下把書合上,“人家告的是孩子,你們去查孩子的父母。這案子相當於從最開始就出現了指向性的偏差,之後就再也沒有正過。

還沒等正式開查呢!首先就自己排除了一個正確答案,那後麵的工夫豈不是都白費了?”

蕭雲州瞬間清醒!

“所以你的意思是,問題就出在那個三歲的孩子身上?”

慕長離聳聳肩,“顯而易見啊!陸家小兩口報官的時候,不是已經說得清楚明白了麼!

人家將那孩子與康老爺子的互動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是你們不信,不是人家沒說。

我早就同你說過,有些時候,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那麼今天我再告訴你一句話:有時候,最不可能的往往就是最可能的!

不信就按我說的去查,我包你得到想要的結果!”

次日,蕭雲州開始查那個三歲的孩子。

他派了北陸和年妙一直在那戶人家蹲守,二人倒班,一個白天一個晚上,確保沒有間隙,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不放過那孩子的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句話。

第一天沒有什麼收獲,第二天白天也沒有什麼收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