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好,冷燕秋也琢磨過學習的事兒,並且付諸了行動。
當時丁桂花瀏覽定格過的網頁上所有樂器,冷燕秋都給訂購了一件,且周六上午就會來工人改造屋子,就是老太太住過的那兩間,裡麵所有物件全搬空了,就剩光禿禿四麵白牆,包括屋頂,全部裝上吸音板,門窗另換,地麵加鋪地毯。
周日進樂器,最大件是鋼琴,第二大是古箏,最多件是架子鼓,最接地氣是吉他,木吉他電吉他,店家贈送一把迷你的尤克裡裡。
大提琴小提琴二胡琵琶、黑管薩克斯笛子長簫,主打一個中西合璧愛學啥學啥,給你挑選的機會。
送樂器的師傅一邊調音一邊還谘詢:“你家是想開店還是辦輔導班?需要外聘老師不?我們那邊有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有音樂特長,可以推薦給您。”
丁桂花腦子蒙蒙的都接不上話。
冷燕秋點頭:“等我們想好了學哪幾樣,再專門聯係老師上門授課。”
看這孩子是個初高中學生,大概也是成績不夠幻想特長來湊,還一下子學幾樣兒樂器?這怕不是個二傻子吧?調音師傅臉上的笑容都維持不住,努力掃平後續風險:“那個――我們店裡的樂器一經售出隻有限製時間內保修業務,是不能退貨的。”
“不退,要是不學,擺著好看。”
冷燕秋給師傅吃了顆定心丸,師傅離開的速度可快了,這個農家小院太神奇了,農民已經這樣豪橫了嗎?農民的子女已經開始衝擊音樂特長生市場?
丁桂花坐在嶄嶄新的樂器室裡百感交集,摁摁這個撥撥那個,好聽,都好聽,少年時做夢都不敢夢到這樣的場景。
家裡沒有其他人,雇工們也不會詢問老板家裡又添置了什麼家具,合不合時宜,是不是犯了神經病。
被寵的快樂,丁桂花感受到了。
母女兩個的晚飯吃的很豐盛,丁桂花使出了渾身的解數,還在餐桌上給女兒建議:“媽謝謝你買了這麼多好樂器,媽學,你也要學,媽這個年紀了,學了沒什麼用處,你學了才好。”
她是真的這樣想的,三十多歲的女人,不考學不演出,學樂器根本就沒意義嘛。
這是一種思維慣性,學什麼東西首先要判斷這個東西有沒有實際用處,說白了,就是有麼有可能變換成錢。
冷燕秋:“我現在學習比較忙,你先學著,學好了也能教給我。”
丁桂花的心就踏實了,能對女兒有用處的東西,花錢才有意義。
“那我先學鋼琴,這個花錢最多――”丁桂花省略的心聲是,如果實在學不會,越早處理掉賠的錢越少。
“找個好老師上門來教。”冷燕秋囑咐,“彆怕學費貴,貴可能有貴的理由。”
丁桂花又躊躇起來,她確實不想去琴行裡跟學生一樣練琴,但請來家裡,方便嗎?
“那我先說明得來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