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土法集硝(二)(2 / 2)

如此,李唐便將全城百姓的積極性都調集了起來,在李唐的吩咐之下,在眾人和全城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僅僅幾天之後,城內的這些糞堆的表麵就出現了許多白色的天然硝。

二月初五一大早,李唐在各處糞堆都安排了衙役巡視,這天早上便陸續收到消息,於是李唐便趕來查看,火藥工坊主事高師曲也跟著一同過來。

此時天氣已經轉暖,還沒走到糞堆跟前,一股濃烈的味道就撲麵而來,但是李唐顧不上氣味難聞,湊近了查看一番,然後笑著說道:“哈哈,果然是硝!”

高師曲更是興奮的說道:“太爺真是天縱之才,這個辦法真是便捷,完全就是人力促就的硝石礦啊!屬下估計了一下,如此辦理,一個月全縣就得到萬斤上下的純硝結晶,比從茅廁馬廄等地挖來的硝泥輕鬆多了。”

李唐也是點了點頭,這個辦法獲取硝石結晶的產量也超過了自己的預期,的確要比到處搜集好得多。

按照配備火藥的比例計算,一萬斤左右的純硝,一個月可以製成大約一萬三千到四千斤的黑火藥。

這個數量其實李唐的心中並不是很滿意,不過暫時也算可以滿足需求了。將來火藥產量不足的時候,李唐可以將收集硝土的辦法推廣到城外各鄉去,到時候產量一定會暴漲,甚至翻幾倍也是等閒。

其實眼下這個收集硝土的辦法也是李唐借鑒的,李唐在穿越之前曾看過一篇相關史料,記得上麵記載有山東臨淄高青縣誌:說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時候,高青縣內高苑某地,有一千多人用這種土法熬硝,據說一年產火硝達到一百五十噸,這些火硝足以配置兩百噸黑火藥!

平均下來,一個月就是十六多噸,換算下來那可是三萬三千多斤黑火藥啊!

這個數字可是非常恐怖的,遠比此時李唐的月產量高,不過這也不是不可超越的,隻是此時李唐沒必要將整個昌化縣的人口都拉進來收集硝土,隻需要動用縣城內的百姓就能滿足眼下的需求了。

李唐想到這裡也不禁笑了起來,隨即李唐回到縣衙,找來縣丞左益朗下了一道命令:以後昌化縣的百姓都不得隨地大小便,一定要到自家茅房,或者是最近的收集硝土點去上,不能貪圖一時的方便隨地大小便。

如此不但可以保持縣城內的衛生整潔,還可以保證硝土的產量,這關係火藥工坊的產量,馬虎不得。

左益朗自然也聽說了土法製硝的事情,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當即起草公告,並且主動與團練張義秦商議,調集部分鄉勇,每天在城內巡視,一旦發現隨地大小便的百姓,就當眾責打示下,以示警告。

自此之後,城內百姓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道“風景”,一些衙役或者是鄉勇,從各處挑來尿糞,前去城內各處收集點灌溉土堆。

而在最開始的幾天,城內各地還能看到一些習慣了隨地大小便的百姓被鄉勇抓住,然後當著街上行人的麵進行責打,惹得麵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在全城百姓的努力下,這些收集硝土的地方,差不多一天就能搜集到一百多斤的硝土。

這些硝土全部在傍晚時分運出城,在東門村外統一裝車,然後運往火藥工坊。每天都是如此,東門村外儼然已經成了硝土的“中轉站”,每天運輸的馬車絡繹不絕,村人也是見怪不怪了。

而此時在火藥工坊內,主事高師曲已經回到工坊裡麵,如今硫磺礦場雖然尚未完全建好,但是已經在簡易的環境下開始生產,向火藥工坊源源不斷的運送硫磺。

於是高師曲開始對工坊內的六十名夥計進行了分工:從硝土提取純硝占用十五人,製作碳粉占用十二人,製作硫磺占用十五人,混合製作火藥占用八人,剩下搬運原料、儲存火藥等雜物占用十人。

按照李唐的要求,高師曲已經將火藥工坊的製造流程梳理完畢,隨即開始全力生產火藥。

短短幾天之內,火藥工坊就生產出數百斤黑火藥,並且按照李唐製定的“安全生產規定”,所有的火藥都要在乾燥的庫房存放,並且在周圍挖掘了隔火溝,並且在工坊內嚴格禁止一切火源。火藥工坊的廚房都被遷移到外麵不遠處,單獨修建了一處小院子。就連火藥工坊內使用的燈,全都是從燈具工坊調集過來的馬燈,任何蠟燭、火把都不準在火藥工坊內使用。

同時,在火藥庫房周圍,還要用布袋子裝滿沙土,然後堆砌成矮牆,繞著火藥庫房一圈。一旦火藥庫房爆炸,這圈矮牆可以充當緩衝,救下不少人的性命。

二月初八,李唐趕到火藥工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