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十二月二十日,阿方索、嚴訓楚的商船在李唐的“照顧”下終於修好了,二人隨即帶著一眾手下人乘船離開,急匆匆的返回濠鏡澳準備部署銷售的事情。
在臨行前,阿方索承諾自己最晚會在正月十五日前趕回來,到時候會給李唐帶來一批工匠,用以衝抵欠缺的貨款。
而李唐則送給阿方索一個忠告:“想要繼續與本縣做生意,阿掌櫃就需要學會大明官話,總不能到哪都帶著牙人吧?”
阿方索當即表示認同,隻是嚴訓楚臉色發黑。
隨即李唐則找機會單獨對嚴訓楚說道:“本縣也需要很多人才,將來如果沒地方去,可以來本縣這裡討飯吃。”
嚴訓楚的臉色隨即“陰轉晴”,對著李唐不斷賠笑行禮。
在送走了阿方索一行後,李唐便開始部署各個工坊的擴建之事。
在縣衙三堂,縣丞左益朗和各個工坊的主事全都被李唐召集來,稅課局大使來君誠、戶房司吏白水吉、工房司吏馬登州也被找來。
“這幾天本縣談了一個大單子,各個工坊的產量已經跟不上了。其實在之前,就已經有商賈反應這個問題,但是本縣苦於沒有精力和足夠的本錢,再加上各處工坊建成投產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就沒將擴建事宜提上日程。”
“這次,本縣決定肥皂工坊、紡織工坊、紡紗工坊、酒坊、燈具工坊、玻璃工坊全部進行擴建,具體的擴建方案由工房擬定,報給本縣批複。”
“本縣的意思:此番擴建就不要在原工坊的基礎上擴充了,最好是在附近建一座新工坊,而且規模要更大。這樣各個工坊便可以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同時展開擴建。”
“方案定下之後,戶房負責征召民夫和工匠,稅課局負責支取錢糧,具體的事宜由縣丞全權負責協調。”
左益朗、白水吉等人紛紛抱拳領命。
李唐又對石毅寬、孫明華等幾個工坊主事說道:“在各個工坊擴建的同時,各工坊的生產決不能停頓,必須保證穩定生產。同時,各個工坊要開始招募夥計,為新工坊提前儲備人手。”
幾人紛紛領命。
左益朗有些擔心,說道:“太爺,這就相當於一口氣要新建六座更大的工坊,花費會很大的。更何況現在鐵冶所新址正在修建中,冶煉工坊已經基本完工,後續工坊也在建設之中,縣衙的負擔會急劇增加的!”
李唐隨即看向來君誠,來君誠說道:“太爺、諸位,現在縣衙庫房有糧食三千九百三十二石,錢財四萬六千三百九十五兩,而且每月穩定收入大概有九萬兩千多兩,是足夠支撐此番工坊擴建的。”
左益朗問道:“來大使,現在縣衙每月的開支有多大?你可要算好了,千萬不要出問題!”
“是。”
來君誠說道:“現在縣衙的主要開支包括:數百衙役、鄉勇的工食銀,縣衙的正常運轉開支,各鄉水利的修建支出,以及開墾荒地的補貼,鐵冶所的搬遷、擴建開支。”
“這些開支的總體數額每月大致在七千到八千多兩,另外還需消耗口糧一千一百多石。”
來君誠報完數據之後,說道:“所以以目前縣衙的收支情況來看,完全可以承擔所有的消耗開支。”
此時左益朗也放下心來,說道:“既然如此,那下官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按照太爺的吩咐,下官等全力以赴就是了。”
李唐點了點頭,說道:“另外此番擴建工坊,不管是圖紙還是招募的工匠,都要登記造冊,存入架閣庫備查,文案的事情要讓柳主簿盯緊了。”
左益朗說道:“是,近來柳主簿正在整頓承發房和其餘各方的原始卷宗,的確是很忙,不過此事下官會轉告柳主簿的。”
隨後李唐說道:“另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關於各個工坊擴建後,產量的分配問題。”
石毅寬、馬春燕、翟靜、孫明華、周處幾人看向李唐,隻聽李唐說道:“瓊州府各地的百姓普遍貧困,所以各個工坊日後要以瓊州府以外為主。各個工坊擴建之後的產量,要四六分,甚至要根據實際情況三七分,瓊州府內隻留下三到四成的產量銷售,剩下的大部分產量要賣給瓊州府以外的商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