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意外來客(2 / 2)

李唐點了點頭,捋出了一些頭緒,這艘葡萄牙船隻應該是濠境澳,也就是後世澳門的。

明末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其《廣東新語》中寫道:蠔鏡去香山東南百二十裡,有南,北二灣,海水環之。後因蠔較粗俗,便將蠔鏡改作濠鏡。

在嘉靖十四年的時候,葡萄牙人賄賂廣東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進行交易的權利。在嘉靖三十二年又以晾曬水浸貨物為由,開始上岸居住,自此葡萄牙人開始聚居在濠境澳。

隻不過此時的葡萄牙人在濠境澳的情況不同於後世滿清末年,此時葡萄牙人在濠鏡澳的活動並不是侵占,濠境澳也不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因為此時的濠境澳是歸廣東香山縣管轄的,葡萄牙人雖然自行設置了總督,並且駐有部分兵馬,但是卻要接受香山縣的管轄,葡萄牙人除了每年需要向大明繳納兩萬多兩銀子的租金,而且還要向香山縣繳納稅賦。

甚至李唐記得曾經看過一份關於香山縣的史料,說的是在萬曆初年的時候,香山縣有一股賊寇很是猖獗,但是香山縣的衙役弓兵不足,於是知縣征調濠境澳的“西夷兵”出戰,應該說的就是葡萄牙士兵。

可以說此時的葡萄牙人對大明還是很恭順的,不少葡萄牙人在明軍中服役,與明軍交流火器技術和航海技術,甚至在後來對滿清的激戰中,都能見到葡萄牙雇傭軍的身影。

當然,這也不是說葡萄牙人是什麼善男信女,隻不過此時大明雖然已經日暮西山,但是對於葡萄牙來說,依然是一個難以戰勝的龐然大物,根本無法撼動。

所以葡萄牙人為了通商利益,所以是“被迫”選擇與大明友善。如果將此時的大明替換成滿清,估計葡萄牙肯定會露出一副凶殘的麵目。

此時宋毅暖和了許多,便問道:“太爺,那些西夷如何處置?”

李唐想了想,問道:“你知道他們船上運的是什麼貨物嗎?”

“屬下上船查驗了,都是些香料和木料,上麵的貨物都是從廣南國運來的。”

“廣南國?”

此時的廣南國就是後世的越南,隻不過此時的越南四分五裂,從北向南依次是北河國、莫朝、後黎朝、廣南國、南蟠國,這些國家互相敵對,關係非常紛亂。

不過李唐也從些許信息中猜到,這些葡萄牙人應該是經營濠境澳到廣南國的海上上路,也許還有其他地方。

“這些葡萄牙人來的很及時啊!”

李唐隨即說道:“你再辛苦一趟,帶人將那些葡萄牙人和廣東水手全部帶進城內,暫時先在西麵的校場安頓下來。然後將那些大佛朗機人的頭目帶過來,本縣要見一見。”

“是。”

宋毅當即冒著寒風前往城外的昌化港,而李唐則開始盤算起來。

如今李唐手中數個工坊出產的貨物都是暢銷貨,而且像是肥皂、玻璃、燈具、李氏二鍋頭酒這幾樣,更是屬於不可替代的“硬通貨”,放在哪裡都是不愁賣的。

可是瓊州府的“購買力”又是很有限的,想要將這些貨物銷往瓊州府之外,李唐的主要渠道就隻有張義楚和崔雲逸二人,剩下的都是零敲碎打的小商賈,根本不成氣候。

這樣的局麵不但讓李唐的銷售渠道受限於人,而且也嚴重影響了眾多工坊的增產創收,所以李唐急於開拓新的銷售渠道。

本來李唐準備過完年派左益朗去一趟瓊州府,看看能否與瓊州府的可靠商賈搭上線。但是考慮到要在知府劉玉的眼皮子底下辦事,有這樣一個視財如命的上官在,李唐心中很是遲疑。

現在好了,一場海風把葡萄牙人刮來了,正好解決了李唐的難題。

李唐也不願意在目前階段與瓊州府的官商搭上關係,畢竟其中的關係錯綜複雜,一個不留神就是麻煩,能引入外人進來最好,給李唐省去了許多的麻煩。

“現在的問題隻有一個:不知道這些葡萄牙人有多大的胃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