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以工代賑(1 / 2)

四月十六日,縣衙三堂內,馬川、左益朗、柳子銘三人風塵仆仆的回來,隨即便趕來向李唐稟報此行的經過。

當然,對於王德順和管家的處置,自然是馬川稟報的,李唐聽完非常滿意,而左益朗、柳子銘則是臉色慘白,顯然是被馬川的手段給嚇壞了。

而李唐則麵露喜色,王家的事情算是徹底了結,自己可以集中精力處置昌化縣的事務了,畢竟想要在這個即將大亂的世道活下去,乃至更進一步,有一個穩定而又繁榮的根據地是必須的。

此番馬川的表現自不用說,就連左益朗和柳子銘也得到李唐的認可,此二人雖然是縣衙舊人,可卻通過此番瓊州府之行證明了自己,李唐已經考慮日後對二人培養一番。

“既然王家叛逆的事情已經了結,那就說一說眼下的要事吧。”

李唐定下基調,說道:“我昌化縣各處雜職官大多空閒,本縣已經重新安排了一些人手,恢複縣衙各處的正常運轉是今後的日常事務,眼下最為緊要的事情,便是繼續賑濟災民!”

左益朗、柳子銘、馬川三人率眾回來的路上,已經遇到了不少拖家帶口湧來的災民,在北門那裡,更是見到了已經初具規模的“災民區”,至少兩千多災民已經被安置在北門外,烏泱泱一大片,看得三人心驚膽戰。

而且隨著知縣李唐開始賑災的消息不斷擴散,昌化縣各處,甚至是周邊幾個賑災不力的縣,都有災民不斷趕來,隨著時間推移,李唐身上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縣衙的錢糧也會飛速消耗見底。

所以,李唐隨後又將宋毅、王琮、苗堅、謝春雲、劉鬆雨、章曠幾人叫來,加上馬川、左益朗、柳子銘三人,這些人便是此時李唐最核心的班底了,開始部署後續事務。

“本縣決定以工代賑,所有災民都需要勞作出工,才能換取後續的賑災糧食!”

李唐直截了當的說道:“如此,不但可以節省一大筆雇傭民夫的錢糧,也可以讓這些災民忙碌起來,以免聚在一起生事。”

眾人紛紛讚同,其實在座眾人都是李唐的絕對心腹,隻要李唐一句話,眾人都會不折不扣的去執行。

“本縣決定在縣城周邊修建兩個新的村落,用來安置外地彆處過來的災民,或者是無家可歸的災民。另外,本縣準備在全縣範圍內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這次,賑災、建設兩件事情,本縣一並乾了!”

左益朗擔心的說道:“隻怕從王家抄出了的錢糧不夠用啊!”

李唐從王家抄到了從王家莊園內抄到的錢財珍寶折合白銀能有五、六萬兩之多,還有糧食六萬多石。

現在聚集在昌化縣的災民估計有三、四千人,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李唐估計周邊的儋州、崖州、萬州、感恩縣都會有災民湧來,到時候聚集個幾萬災民不是不可能,這些錢糧估計能也就能支撐個兩、三個月的時間。

而此時糧價騰貴,甚至是有價無市,李唐空有金銀也買不到大批的糧食,所以隻能早做打算,以工代賑便是第一步,接下來李唐還要讓昌化縣能夠“錢生錢”。

對於左益朗的擔心,李唐說道:“以工代賑先乾起來,凡是參與出工的災民,可以保證一天兩頓,那些無法出工的老人和孩子,隻要一天一頓就好,保證餓不死人就成。”

“另外,”

李唐看著一眾部下,說道:“現在縣衙內各處的衙役、弓兵,加在一起是三十八人,各鄉湊出來的青壯有七十二人,這一共一百一十人,就是本縣的全部人手了。”

李唐隨即對主簿柳子銘說道:“通知兵房和戶房,那七十二個青壯全部招募為縣衙衙役,讓兵房和戶房儘快辦好手續。”

“是。”

“此外,本縣將這一百一十人重新分配:巡檢司設置弓兵二十人,水馬驛設置驛卒十人,衙役皂班設置二十人,衙役捕班和快班各十人,衙役壯班二十人,衙門守衛門子、弓兵二十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