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率眾返回縣衙之後,命人再次清點了繳獲錢糧之後,除了發給部下的銀子之外,剩下的錢糧財物全部入庫,並且命主簿柳子銘帶著縣衙書吏登記造冊,這筆錢糧是李唐的第一桶金,也將是李唐用來起家的本錢。
隨後李唐便叫來縣丞左益朗,說道:“本縣已經將反賊王德順抄家,二衙立即張榜通告全縣百姓,並且派人通知昌化縣的鄉紳、商賈、大戶,本縣明日正午時分,要在王家莊園公審此賊,明正典刑!”
在明代,一縣知縣被稱為太爺,也稱一衙,縣丞為二衙,主薄為三衙,典史為四衙,現在的昌化縣就空缺典史。當然,這也隻是約定俗成的稱呼,並不是官場的“正式稱呼”。
左益朗說道:“太爺,這可是謀逆大案,應先呈報瓊州府衙,由知府大人上報廣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使司,然後再由三位大人聯名上報兵部與刑部。而人犯王德順等人,也應該逐級移交,這才是正常的程序。”
“太爺直接就在王家莊園將其公審,不符合大明律啊?”
左益朗這顯然是在表忠心,對此李唐心中明白,也很滿意,至少說明此時在昌化縣自己已經站穩腳跟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儘快發展實力。
李唐說道:“本縣自然清楚,明日的公審,也隻是給昌化縣父老一個交代:本縣雖初到昌化,但也是一方父母官,自然要上為朝廷、下為百姓。王家橫行鄉裡多年,今日本縣就為民做主,鏟除這顆毒瘤,也好讓全縣百姓安心過活!”
左益朗聞言行禮說道:“太爺真乃李青天!”
李唐揮手讓左益朗立即去辦事,心中卻在想著:“走正式程序,將王德順送交瓊州府衙?笑話!王家人一個都彆想活著離開!”
次日一早,李唐命宋毅帶上府衙內全部的土匪部下和衙役,押解著王德順與管家,一同前往王家莊園。
王德順帶來的三十多個家丁已經在昨天全部被殺,府衙的所有衙役,甚至包括幾個書吏在內,都被李唐盯著各自殺了一個家丁,現在和李唐已經是一條船上的人了。
雖然縣丞左益朗、主簿柳子銘沒有動手,但是二人親眼目睹經過,還起草了公布王家罪行的公告、上報瓊州府的公文,二人也已經沒了退路。
這些人已經都是李唐的心腹,哪怕彼此之間都不熟悉。
但是李唐深知人性,想要讓陌生人與自己共進退,隻有兩個辦法:同生死,或者共富貴!
而現在李唐已經做到了讓縣衙內的所有人與自己同生死,等到辦完了王家的事情,李唐就可以著手共富貴的事情了。
“等忙完眼前的事情,就要抓緊時間發展了,第一步要開辟幾個賺錢的路子,王家的繳獲雖然多,但坐吃山空可不是長久之計!”
路上,李唐在心中暗暗盤算著,很快便來到了王家莊園外麵。
此時這裡已經聚集了不少百姓,有從昌化縣城趕來的,也有城池周圍村莊的百姓。另外還有昌化縣各地的士紳、商賈、大戶。
眾人見到縣太爺的車馬來到,紛紛閃開一條路,然後在道路兩邊叩拜行禮。
李唐下了馬車,此時換上了一副公正嚴明的樣子,讓眾人起身之後,便喝令宋毅將王德順、管家押過來。而在囚車的後麵,還跟著另一輛馬車,上麵裝的赫然一箱箱的錢財。
圍觀的百姓有不少人與王家有仇,見到被五花大綁的王德順和管家,人群頓時喧鬨起來,各種土塊、石塊投擲過來,等到二人走到莊園門口的時候,已經被砸得七葷八素、滿臉是血,連帶著押解人犯的衙役也是鼻青臉腫的。
李唐命人維持秩序,然後便讓宋毅宣讀縣衙出具的公告,曆數了王德順的種種罪過,特彆是強調王德順率眾衝擊縣衙,想要搶奪縣衙籌集的賑災款項,圍觀百姓頓時又是群情激奮。
那些鄉紳、大戶們也不得不站出來表明立場。
“太爺真乃青天,一到我昌化縣,就拔出了王家這顆毒瘤,還百姓以朗朗乾坤,這是我等小民的福分!”
“王家罪大惡極,王德順更是惡貫滿盈,合該有此下場!”
而此時的王德順已經像是換了一個人,一路上還在不斷罵罵咧咧,覺得憑借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關係,隻要被李唐送到瓊州府,就一定可以翻盤。
可是當王德順看到已經空無一人的莊園,見到裡三層外三層的百姓,看到那些平日裡與自己稱兄道弟,甚至頻頻來巴結自己的鄉紳大戶的嘴臉,便已經明白了一切:自己應該是死定了,王家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