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龍一邊聽著手機裡的歌,一邊也留意著舞台上的相聲表演。
郭德岡和於千這對搭檔,也是合作了很多年的了,老兩口的默契毋庸置疑。
剛才在後台,倆人就簡單聊了幾句,郭師兄告訴於大哥哪裡必須要墊話,之後就上去演了。
在一起合作久了的搭檔就會有這樣的默契,逗哏隨便說,捧哏都知道要翻哪段包袱,根本不需要一句一句的對詞,依然保持著相聲的連貫性和流暢性。
而其他節目,除了嶽芸鵬、孫躍;高豐、欒雲屏外,都要差一些。
嶽芸鵬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台上知道自己那樣做能逗樂觀眾,鬆弛感就很好,配合能拽得住他的孫躍,既不會破壞包袱完整性,又能逗樂大家夥。
高豐則是實打實的基本功紮實,聽他說話都有種聽老先生磁帶錄音的感覺,欒有時候接話翻包袱沒翻好,除了齊龍這種的相聲從藝人,觀眾很難聽出來,整體很不錯。
剩餘的嘛,各有亮點,也各有不足。
張芸累柳活(唱歌)使的很好,說口差了很多,邏輯有時候都不通順,要不是他搭檔觀眾都不是樂不樂的問題,而是聽不聽得懂的問題。
燒餅,長得就很可樂,但聲線有些尖,聽著有些吵,如果就他自己吵沒什麼,關鍵他捧哏曹鶴洋也是個碎嘴子,兩人一起吵那簡直亂的不得了...
張鶴綸創新的幾個編排捧哏的小包袱不錯,但他的捧哏郎鶴言的形象是有點木訥老實的,說一次兩次觀眾能樂,連續編排就有點欺負老實人了,觀眾也就樂不出來了。
郭齊麟,年紀太小,經曆太少,自己親爹還在後台,在台上明顯很緊張,還好於千經驗豐富幫他穩住了,沒有出舞台事故。
尚九溪...他也創新,但包袱有點尬,他的包袱和要說的段子格格不入,有一種大家在開會你非要講個笑話的感覺,場合不對!
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吧。
不過齊龍不是他們師父,也沒心思指正。
雖說他是師叔,但跟師侄們的年紀都相仿,有些師侄甚至歲數比他還大,去說教顯然是怪怪的。
相聲,還需要自己悟啊!
隨著郭於二位最後一個大軸演出結束後,郭德岡一揮手,把剛才演出的相聲演員都叫到了台前,準備挨個的介紹。
而此時,齊龍正在被師侄們拖拽,非要把他往中間C位裡拉。
“我站哪都一樣...”齊龍連連推辭。
德芸社的演出,我一個非德芸社演員站中心不合適嘛。
然而燒餅那家夥輕輕一用力,齊龍就被拉到了中心了,沒想到這家夥大褂下的肌肉還挺發達。
“來,依次介紹一下啊...欒雲屏,這是我的愛徒哇!燒餅,那是我的兒徒!”郭德岡先介紹了站在最側邊的欒雲屏、燒餅。
接著他指著左右兩側:“這兩邊也都是我的徒弟。”
最後指向齊龍和孫躍:“那也是!”
齊龍和孫躍同時瞪眼,郭德岡哈哈一笑,這才正式介紹:“這是我親師弟,我師傅侯要文先生的關門弟子,齊龍!”
觀眾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顯然開場齊龍的表演還是讓他們記憶比較深刻的,經過這麼久都沒忘。
介紹完後,就是返場表演了,觀眾想看誰表演,郭德岡就點誰上來,來個小的才藝展示。
這個世界的德芸社跟齊龍手機裡另一個世界的還有所不同,那個返場,表演什麼的都有。
喊麥的、說唱的、編個小曲編排師父的,跳舞的,唱歌的,還有幾個人一塊蹦迪的。
這會兒,大夥的返場表演都比較正經,唱個小曲、小調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