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什麼跟什麼啊,您說著三國,怎麼倒回去說上西遊、水滸,還加上武俠小說和唐詩了?知識太混淆了啊!”
“學得多了就容易混淆!”
“沒聽說過!”
《三國》露了怯,齊龍這次改說才子佳人的故事,《紅樓夢》,他說自己的《枉凝眉》唱的特彆的好。
高東強一臉不相信,齊龍卻非要表現自己,連帶著唱之前的四句定場詩自己都要說一下,換上播音腔開始說:
【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
四句彆看詞一樣,但情緒飽滿,抑揚頓挫各不相同,前兩句逐漸上揚,到第三句更是達到了情緒的頂峰,最後長歎一般的吟出了第四句。
“好...您是一個字都沒記住啊!”
“重要的是那種感覺,拍電影的現在不都有說數字的嘛?”
拍電影念台詞說數字這事兒,在娛樂圈也傳了好久了,也是大眾都熟知的梗,相聲演員說的梗得觀眾熟知才更能得到笑聲。
齊龍又開始唱了,又秀起來他那好嗓音!剛才的《女兒情》雖然是說錯了,演的還比較浮誇,但唱出來的聲音是好聽的,閉著眼不看他“犯賤”還是可以享受的!
這次,齊龍沒有那些浮誇的搔首弄姿,一張口就讓觀眾如聽仙樂耳暫明啊!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兩句衣長,有的觀眾都開始閉目享受了,然而齊龍一個拐彎,讓他們笑噴了出來:【一個挑著擔,還有一個牽著馬!】
“我就不該抱有期待,怎麼又改西遊了?”
“你剛才說給我弄混淆了,學的多了就容易混淆!”
《紅樓》露了怯,這次齊龍說到了最後一個,《山海經》,先說精衛填海,為什麼填海呢?因為大壞蛋!就該填海!
搭檔趕緊糾正他,精衛是炎帝的女兒,說的是上古神話故事,給他講了一遍《山海經》的原文。
齊龍恍然大悟,用大白話複述這個故事:“哦哦哦,我懂了,精衛坐著小船,突然海裡起了大浪,她不由驚呼:‘nia,nia,風浪太大了(陝省方言)!’”
“您這精衛怎麼還說陝省方言啊?”
“炎帝是陝省人啊!”
《山海經》露了怯,齊龍說起了哪吒鬨海,說哪吒熊孩子把自己弄得跟泥鰍一樣臟於是在海裡洗澡,搓泥!
“東海龍宮三太子燴餅!”
“敖丙!”
“敖丙正吃著燴餅呢,泥突然就掉到他的龍須上了,敖丙大怒:這是乾猴麼呢?(唐城話)”
“您這東海三太子還是個送外賣的啊?”
被現掛的金飛頓時哈哈大笑,觀眾也因為前不久的節目跟著樂了起來。
然後,一個河南口音的夜叉,上去就和哪吒打起來了,哪吒舞動自己的呼啦圈和紅絲綢,攪得風浪大起。
“這時候精衛劃了個小船:niania,風浪太大了!”
“胡說,哪有精衛的事兒,還有您這怎麼一個角色一個口音啊?”
“區分人物嘛?我說什麼你都能答上來,niania”
“精衛!”
“猴麼?”
“敖丙!”
“弄啥嘞!”
“夜叉!”
“對嘍!”
“行吧,您彆說這些了,沒有精衛的事兒?”
“行,沒有精衛的事兒,哪吒攪動風浪,風浪直接淹了金山寺,一個名叫法海的和尚立馬喊道:‘老子惹那個嘍’(川省話)!”
“去你的吧!”
至此,相聲結束,整段相聲都是一個逗哏在胡說八道,捧哏來糾正的事情,由於說的都是大夥都知道的名著、典故,因此笑話鬨得不小。
節目需要緊湊,倆人的節奏也是相當的快,包袱一個接一個,好些觀眾的笑都沒聽過。
撒北寧上台指著遠處一位觀眾道:“我親眼看到那位,笑的眼淚都出來了,感謝二位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