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就當合租了(1 / 2)

演出結束,台上假模假樣教訓編排自己的郭德岡把張鶴綸叫來誇了一通,接著又跟郎鶴言說起了活兒。

張鶴綸在台上說自己的時候,你應該表現出一種反差感,就是一種表情:你怎麼敢的?

有這種反差,包袱扔出去就更響了。

郎鶴言乖巧的聽著,郭德岡指著高東強:“你多跟你高叔學學,包括你們幾個捧哏都跟他學學,他各種捧哏風格都能駕馭!”

齊龍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指著自己搭檔:“確實,我們晉省相聲社不像你們這麼多演員,可以各有各的風格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演出,很多時候演員都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倆一場可能得演兩到三個,啥活兒都得會,啥活兒都演過!”

在各種傳統相聲中,逗哏和捧哏要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逗哏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捧哏則是各種各樣的性格。

憨厚老實的、有點傻大個的、聰明看熱鬨的、憋屈挨欺負的、文化水平很高的等等各種各樣。

一般情況下,成名的相聲演員,他們都會形成固定的風格,比方說一直是文化水平高的那種人設,就像陝省青曲會,苗浦的搭檔王盛那樣。

一些跟他人設衝突的節目,他們就會避而不演。

你讓一個人設是學富五車的捧哏,去演口吐蓮花,觀眾就容易出戲。

《口吐蓮花》要的是捧哏一個貪財的形象,這樣用扇子打他的時候,觀眾就會覺得活該,心裡暗爽,看出樂子。

齊龍他們雖然什麼都演,但在同一場的幾個活裡,也是要保證捧哏人設相同,避免觀眾出戲的!

說回來,正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輪換,所以兩人在傳統相聲上都是全才。

腿子活、子母哏、文哏、倫理哏各種都能駕馭,所以郭老師讓他這些捧哏徒弟跟著東強學還真沒問題。

高東強也樂意教人,在晉省相聲社,教人都是他教,齊龍負責誇稱讚優點,他負責罵,點出不足。

“行,有問題找我,我就樂意跟人聊相聲!”

叫上錄像的王九隆,還有德芸六隊的這麼些演員,眾人一同去三裡屯附近的一家餐廳吃飯去了。

正吃著呢,包廂門被敲響,一個瘦瘦高高的中年人走了進來:“郭老師,我看到您經紀人買單,知道您在這吃飯,過來打個招呼!”

郭德岡看到他也是一愣:“哎呦,你不是在魔都呢嘛?啥時候來帝都了,也不說一聲,來來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魔都電視台的顏敏導演,之前我們合作過一檔喜劇節目!這是我師弟齊龍,那是千哥師弟高東強,剩下的都是我徒弟!”

“顏導好...”眾人打招呼。

顏敏微笑致意:“現在不在魔都電視台了,辭職了,估計要經常在帝都了!”

“那好啊,有空來家裡坐坐!”

這隻是吃飯的一個小插曲,當顏敏導演走後,大家就又坐下開始吃飯了,過了一會之後,郭德岡吃飽先走了,還讓齊龍和東強留了下來。

一開始,郭德岡的那些徒弟們還比較拘謹。

不說齊龍比他們高一輩分的事兒,光是不熟氣氛就熱絡不起來。

“都自家人,該咋吃咋吃,彆守著規矩了,跟客人長輩吃飯規矩就行了!”齊龍率先用出了“過橋”的夾菜方式,夾了一隻小龍蝦。

按照華夏飲食規矩,吃東西隻吃麵前的就行,你不能吃盤子另一端的,不好看,也不規矩。

剛才郭德岡在的時候,大家就都是規規矩矩的在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