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龍點了點頭,那確實不少。
小園子地方有限,總共可能就一二百張票,而且大多數票還比較便宜(黃牛炒作不算),幾十塊錢就夠聽一場相聲了,算下來門票收入可能也就大幾千。
一場小園子,往往至少六對相聲演員進行表演,十二個人再加上茶館工作人員和各種維護成本、房租什麼的,賺個七七八八的,德芸社自己也抽不到多少。
幾千塊錢中的七百,已經算是頂尖的了,這是把他們倆當腕兒給價了。
他們倆之前在晉省相聲社做台柱子,因為班社賣票少,票價低,可能也就拿個五十一百的呢。
商演助演,一般是百分之二十的費用給其他助演演員,結果直接給了他們8%,這也算是高價了。
至於最後的45%也是高於行業標準的,多數都是40%,他們多了5%。
由此可見,老郭是真沒打算在他們倆身上賺錢。
“挺好,我打個電話謝謝師兄去,順便問問,今兒能安排嘛,我們倆自己練的差不多了,需要多上台找找說相聲的感覺!”齊龍建議道。
高東強不置可否:“你還用找感覺?夠好的了,我看啊,你就是喜歡相聲舞台,不想下去!”
“你不也一樣嘛?哪個富二代像你似的,全勤小劇場,為了五十、一百的演出費,每周來回從帝都飛晉省,都不夠你機票折騰的呢,還不是愛相聲嘛?”齊龍反過來打趣。
東強沒有反駁,是啊,這一年齊龍受傷,他也跟彆人搭檔過,總感覺差點意思,說的也沒勁兒,還是喜歡和老搭檔齊龍一塊說。
......
下午節目錄製的時候,德芸副總欒雲屏給齊龍發來了信兒,說調開了時間,他們可以去相聲大賽比賽現場附近的三裡屯德芸社小劇場說一場,他已經安排其他演員墊場話少一點,給他們騰出時間。
倆人大概有三十分鐘的表演時間,超時最多超十分鐘,也就是小劇場,不需要精準卡點,晚下班一會也沒什麼,商場關門前演出說完就可以了。
哥倆在下午錄製結束後,就趕場去了三裡屯,進入後台的時候,前台已經開始了演出。
這裡是張鶴綸率領的德芸六隊,一進去,包括鶴綸在內的眾演員就站了起來,跟兩位長輩躬身問好。
齊龍和高東強和他們年齡相仿,甚至還比張鶴綸要小一點,也不會拿出長輩的架子,同樣輕微回禮。
接著齊龍和高東強來到了後台,先向祖師爺東方朔行禮。
再向侯要文先生和張文舜先生的遺像上香。
之前北春城劇場,不是德芸社的場子,後台沒有師父的照片,現在來到德芸社的場子,作為徒弟的齊龍是肯定要上香的。
劇場內,有常聽相聲的觀眾發現不對勁了。
這頭幾個相聲,入活太快了,基本上聊個幾句就進入正題,很快就表演結束了。
一般這樣快速入活趕緊演完的都是學員,因為他們能力不足水平有限,還是背文本的階段,能演好正活兒就不錯了,不求他們墊話部分能夠出彩。
但是台上這些演員,雖然不說藝術水平多高,也早就脫離了學員的範疇,怎麼這麼趕呢?
有經驗的觀眾就分析了,估計是後頭有大活兒,所以前頭的都趕時間,給他們留空檔。
果然,在壓軸,也就是倒二的節目報幕中,主持人報出了並非本場節目單中的相聲演員:
“請您欣賞相聲《批三國》,表演者:齊龍,高東強!”
台下有些德芸社的鐵粉,自然聽出了這是這兩天在德芸社相聲愛好者團體討論度很高的那位。
當大家得知他是晉省相聲社的還有些遺憾呢,這麼優秀的相聲演員,居然不是德芸社的。
沒想到這還沒過幾天呢,就在德芸社小劇場看到他們倆的驚喜現身了!
一時間,知道師叔齊龍的鼓掌叫好,不知道的也受這種感染,熱情的鼓起了掌。
齊龍和高東強,穿著大褂,登台了。
相比台下都是同行,評委都是相聲大師的比賽現場,這種小園子還是讓他們放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