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她趕了一天的路累得沒精打采的一時也想不起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她終於明白過來。
她對於昨晚的那碗麵疙瘩湯之所以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是因為那麵疙瘩湯根本就是用她空間裡出產的麵粉製作而成的!
她空間裡的土地上種植出來的麥子,加工出來的麵粉,吃起來特彆的香醇清甜。尋常麥子加工出來的麵粉,哪怕是一點粗糧不加的細麵,也達不到這樣香甜的口感。仔細品嘗的話,兩種類型的麵粉口味上的差彆還是很明顯的。
這個年代裡原種有機的麵粉都比不上她空間出產的麵粉,更彆提她前世吃的那些化肥農藥浸染出來的麵粉了。
所以她對於昨晚那碗麵疙瘩湯的熟悉感,並非因為前世吃過不少細麵而感覺熟悉,而是因為那製作麵疙瘩湯的麵根本就是來自她的隨身空間!
想明白了這一層之後,林茵忽然就感覺有那麼一個答案,差不多就要呼之欲出了!
這時崔老師已經將麵葉裝好,找了截麻繩,將布袋口給紮了起來,招呼了林茵:“走吧,去你秦大媽那裡串串門兒。”
林茵應了一聲,跟著崔老師一起出門來。
崔老師這一輩的人,能不纏小腳就不錯了,自行車肯定是不會騎的。所以去秦大媽家的這一段路,都是步行的。
林茵一邊跟著崔老師往前走,一邊狀似隨意的詢問:“乾媽,您廚房裡的麵粉是崔大哥給弄回來的?”
崔老師應道:“可不是,我來了縣裡之後人生地不熟的,說出來不怕你笑話,這縣城裡麵的路我也是記了好久才記下來,剛來縣裡的那段時間,我連門都不敢出,就怕一個人在外頭走迷路了……所以家裡頭的米啊麵啊菜啊的,都是建業買的。”
聽著崔老師的這些話,林茵就忍不住琢磨開了。
麵粉是崔建業給弄回來的,並且將麵粉騰出來之後還特意將裝麵粉的布袋拿出去扔了,這些所作所為,怎麼看,都像是在防著她林茵看出來些什麼。
隻可惜,百密總有一疏,崔建業做的再隱秘,到底還是疏漏了一點:她林茵吃一吃麵粉的味道,就能辨彆出這麵粉的來源!
原本該出現在省城的麵粉,被崔建業給帶回家來吃,且從崔老師做飯的習慣來看,日常三餐都吃得是細麵,連粗糧都不加了,可見家裡頭的麵粉有不少,起碼足夠崔老師這位老太太平日裡敞開了吃!
再聯係到崔建業之前還是董暉的時候,曾跟蹤過她幾次,又聯係到最近這樣的年底,原本國營廠子裡頭該清閒下來才對,而崔建業卻跑得不見蹤影……
這一切的一切彙總起來,林茵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崔建業在私市裡麵肯定擔任了某個角色,並且崔建業很有可能就是華哥一夥兒的,不然哪裡弄得來她專門供給華哥的麵粉?
這麼一想,事情的前因後果就很好解釋了。
臘月中了,快過年了,老百姓們忙著置辦年貨,所以私市上的生意肯定紅火的很。崔建業作為私市上華哥組織中的一員,肯定有不少的活兒要乾,所以才會跑得不見蹤跡。
而正因為崔建業是給華哥辦事的,所以當初她借著向紅軍搭上華哥的那條線,開始給華哥供貨的時候,才會引起彼時的那個董暉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