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荊軻刺秦王!
“王上,滅楚之事,老朽有三個條件:
一,征伐楚國必須動用六十萬兵馬
二,滅楚之戰,王上要給予臣下充足的時間,充足的糧草
三,請王上賜臣沃土良田及美池莊園,等老臣大勝歸來以安享晚年”
這,王翦自汙平君疑,大秦銳士平楚地。
“父王,齊國乃孔孟之鄉,不宜妄動兵戈,當事之以禮曉之以情,不妄造殺孽,應禮平天下!”
“放肆,扶蘇,孤說過,讓你和那群腐儒遠一點,我大秦以變法求自強,兵戈所指,所向披靡,禮法,若是按禮法,大周會亡嗎?你也不小了,去燕地,任監軍一職,孤要你好好看看,是你的禮法重要,還是孤的兵戈重要!”
記憶瘋狂閃回,在那如海般的信息裡,青年震驚了。
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是這個帝國最合法最有分量的繼承人!
記憶中的一切都是他親身經曆的事,最後,因為自己崇尚儒學,於齊國戰事之中進諫,父王震怒,命自己趕往燕地做監軍。
想到這,自己如何還能不明白,穿越了,自己竟成為了影響華夏大地千年的古老帝國的皇長子。
大秦皇長子,扶蘇。
但是,這個最具合理性的繼承人卻沒有繼承大秦的皇位,反而被奸臣所害,一封聖旨令其自儘,令人惋惜。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扶蘇為人仁,剛毅而勇武,信人而奮士”若是扶蘇繼位,大秦,也許便不會二世而亡。
天道無常,自己這個兩千多年後的靈魂,回到這名讓人充滿惋惜的皇長子身上,感覺是截然不同的,原先的扶蘇,信奉儒學,重視禮法,他覺得自己父王行事多為暴虐,重嚴法,重刑苛,儒法兩家的衝突令扶蘇常常進諫,令嬴政不喜。
嬴政覺得自己這個兒子太優柔寡斷,完全沒有自己的霸氣,身為自己的長子,意見與自己不和便算了,還屢屢進諫,暴怒之下,讓他去見識一下戰爭的殘酷,看看他的禮,他的儒,能不能平定這個天下!
扶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將他的禮,他的儒,他的孝刻進了骨髓,沙丘之變,麵對來自皇帝的詔書,他毫不猶豫的選擇自儘。
一代英主,揮刀自刎,扶蘇走了,也帶走了大秦最後的輝煌。
偌大的大秦陷入的庸主奸臣之手,如此偉大的朝代竟然隻存在了十幾年,可笑,可悲,可歎!
我大秦,橫掃環宇,一統天下,成為華夏大地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豈可兩世而亡,今日,我來了,我大秦銳士,我大秦風骨,我大秦光輝,必將傳揚萬世!
扶蘇在暴雨之中抬頭,看著不遠處那雄壯的大秦銳士,眼中閃著炙熱的光芒。
根據腦海中的記憶,現在是秦王政二十五年,即公元前二二二年,大將軍王翦攻滅燕國後已經告老還鄉,他的兒子王賁,與秦將李信,剛剛率領二十萬大軍,剿滅燕殘部,攻滅代地,俘虜燕王喜。
現在正在從燕地南下,與屯兵曆下秦軍會合,等待秦王新的詔令。
而扶蘇,因為連夜的行軍和暴雨,加上心中信念的崩塌,一時間,竟一病不起,直至今日,自己的到來。
......
新書發布,這是在番茄的第二本書了,希望大家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