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 晉緣之稱(2 / 2)

【白晉緣之前曾有過兩個名字,一個是張思過,還有一個是白隨。】

古古伸出兩根手指,搖了搖,【為什麼叫張思過我們都知道了,但為什麼白晉緣入朝之前曾叫白隨呢?】

放出勾子,下一步他緊接著解說道:【昭元十二年,白隨入朝,改名白晉緣。那時相墨就曾問過他這個問題,白晉緣的答案呢,也很簡單。】

【那年他十二歲時,母親死了,自己流落街頭,正要活不下去時正好遇到他師父。

曆史上他並未透露過他師父是誰哈,主播也不知道,隻知其師父精通武藝,是個遊俠,然後他師父

() 看他可憐,就把他撿回去養在身邊當徒弟。

那時,白晉緣決定換個名字,隱姓埋名生活,免得被他父親知曉又被追殺,但他千思萬想,最後想了無數個名字都不滿意。】

【最後他乾脆不想了,直接就取了隨便中的隨字,跟母姓,就叫白隨。】

【但據說,他後來一路上跟著他師父流浪時,有時也曾叫過其他名字,比如什麼白隨便、白郎、白野,甚至白食,稱呼什麼的對他來說似乎都無所謂,不過想想也是,飯都吃不飽了名字有什麼重要?】

【白隨的師父待他很好,但他也隻是一個四處流浪的遊俠兒,窮的叮當響,要養活一個孩子並不容易,因此白隨少時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兩人餓了就撿山林中的野果子吃、路邊討食、幫人做工賺錢,困了就睡山洞、或者隨便找個牆角一窩就是個睡覺的好地方。

但少時的白隨始終不肯放棄二件事兒,一是為母報仇;二是讀書,二是習武;武功白隨的師父就可以教他,唯獨要讀書卻很難。】

【據白晉緣個人傳誌記載,少時的他為了能有書讀,像什麼文人雅士常愛去的集會呀、清談會啊,但凡能讓他有機會聽上一耳朵學問的地方,他都會想方設法鑽進去,如果實在進不去,蹲門口聽裡麵的人談文論經的事,他也不是沒乾過,還曾短暫將自己賣作富貴人家的書童,為的就是能有機會接觸書本、學習書中知識。】

哪怕活的再艱難,唯這二件事永不放棄,也不能放棄。古古喟歎,少時的白晉緣,真的是一個如野草般掙紮著蓬勃向上的少年啊。

【世事若風急雨驟,雷霆萬均而不死,死灰亦將複燃,人誌與天一爭。】

這是相墨曾聞白晉緣少時經曆,在自己的個人散記中留下的一句感歎。

白晉緣要想報仇,非手握權勢不能行,而要手掌權勢又非入仕走上朝堂不可,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真是在白晉緣身上表現的再貼切不過。那麼習武,便是為保平安了。

【一直到景德二十五年,他師父離世,在他師父死的那年,他也終於定下自己往後的名字——白隨,而不再是稀裡糊塗的不管自己叫什麼。】

【但這個名字隻是一時的,他入朝後,又給自己更名叫作白晉緣。】

這次這個名字倒不是隨便取的了,古古說道:【晉緣二字,是有些來曆的。據明心留下的大宸物誌錄裡記載,古時候在大宸有一種植物名叫晉元草,長於沼澤汙泥之中,終日不見陽光,周圍沼氣彌漫,生長環境十分惡劣,想要長大成株十分不容易。

但這種草天生就生命力十分頑強,哪怕周遭環境再惡劣,仍不放棄生的希望,一旦長大成株就易泛濫成片,不易清除,有淨化沼氣之效。】

【而白晉緣改元為緣,概因這份緣,曾救他命,若不是有緣與他師父遇見,隻怕就沒有後來曆史上的白晉緣了。】

白晉緣能平安活到現在,確實不容易,其經曆稱得上幾經坎坷。

曲蘭頌心中感歎。

南宮舒華想

起此刻正在祥慶殿的白晉緣(),抱著銀槍坐在自家簷下的台階上?(),屈著一條腿閒閒的問光幕裡的古古。

“那他是怎麼和蕭臨淵遇上的?史書中可有記載?”

古古看見她的問題,答道:【沒有。曆史上,這對君臣是如何遇見,白晉緣又是怎麼讓蕭臨淵帶他回朝的,這中間的故事並沒有史料記載,兩人也都沒對外透露過。】

蕭臨淵目光移向另一個當事人,想起前幾天對方和自己的初遇,他心中無端升起一絲猜測,不會……曆史上,他也是掏褲、襠獻策自薦的吧?

後因不好說出口,所以才不敢讓相墨知道?

而蕭臨淵也是因為不好意思說出這段經曆,所以才讓這廝在後世撿回了臉麵?

【昭元十二年,白晉緣入朝成了刑司屬官,當時他已四十二歲,起初,朝中無人在意這位跟隨帝王回來的中年男人。直到,他當朝獻上那份改製二十二策。】

【據史書記載,這份策文中每策又分七卷,卷卷不同,所提出的關於新法的改革涵蓋了一國的各個方麵,比如第一策中的田律、糧律、倉律、工律、布律、鹽律等,於大宸的舊律上重新做出改進和創新,還有大宸百姓的戶籍改革,也是新法的一部分,隨著新法的推動一同被實施。】

【但他的這份策論所要改動的東西太多,朝中立時就有了大批的人反對,百官針對新法中的條令各執己見,每日朝會是吵的不可開交。】

【昭元十二年,開年,縱使朝中仍有反對之聲,但新法還是被神昭大帝給強勢推行了下去。】

【不久後,就發生了主播之前講過的白晉緣生母案了。】

【此案結束後,新法又多了一條律令,針對的就是親緣者之間殺人的行為,大概意思就是不管有無親緣,違反律令故意殺人者,都將判處死刑。】

殺人者償命,聽起來天經地義,但在古代有些刑法明明比現代要來的殘忍,但在某些律令上,又額外持有著奇奇怪怪的隱形規則和講究。

他們講究什麼呢?

古古說道:【古代得封建王權社會,相信有一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下一句是什麼呢?】

【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