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畫時代風雲(2 / 2)

【這幅《文師出官圖》正是當年施漫雨欲辭官出宮,教育天下更多女子時所畫。那一夜,她最後一次站在和朝臣議事的紫宸殿前,她的前路不再是朝堂,而是走在天下女子的前方,引領她們踏出一條新的路。】

【我想,當時的她,心情亦是沉重、緊張而充滿期待的吧,因為,她將會是更多女子的引路人。】

這是份沉重而責任重大的理想,她一步踏出,從此無悔。

接著,古古又一連展示出多幅甘宜之所畫之畫,每幅皆屬精品。

但其中有一幅畫,最為濃墨重彩,也最為肅穆。

畫中年輕英俊的帝王獨自站在莊嚴恢宏的巍峨宮殿之前,接受底下眾人的朝拜,周身無人可比肩,底下跪滿了密密麻麻的人,場麵恢宏而盛大。

而不知為何,在畫麵中的空白部分,卻偶有血色,以及一兩個奇怪趴俯在地之人。

畫卷的中央,是蕭臨淵穿著墨金龍袍,頭戴王冠,手持王劍,站在長階之上,他手中的劍尖處有鮮血滴落,那血似梅花盛開,在那以黑和灰色為打底的天幕背景下,顯眼又奪目,而帝王始終目視前麵,眼神冰冷淩厲,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攝人的威勢和殺氣。

到此,光幕外的人才發覺過來那些紅色是什麼。

那是血,以及一些人的屍體。

“這是……?”

大宸有人好奇這幅畫中的場景是發生在何種時間,又是何種地點,因為畫中大殿的建築風格頗有些眼熟,但再仔細看又確實不是如今的皇宮。

隻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在看了許久後,依稀認出畫中之地是在何處。

“那是……舊朝的行宮?”

聽一朝中的老臣這麼說,其家中之人也反應過來,是了,這個風格看著確實有些像。

隻是他們不懂,蕭臨淵怎麼跑這地方去了?

【封神之戰後,神昭大帝將長寧殿一分為二,一半為蕭氏皇族宗祠,一半為傳世閣,世代供奉其中的有功之臣。並且,他還為其中的有功之臣,封神!】

最後兩字,古古說的尤其鄭重,表情嚴肅。

?!

有一些人瞳孔一縮,猜到這幅畫中的人群在乾什麼了。

怪不得場麵壯大,怪不得蕭臨淵是著帝王登基時才會有的莊重打扮,原來竟是……

【舊時之神既不佑我人族,那便再起新神,以護蒼生!】

【大宸,該有自己的神明!沒有比那些為了人族安寧和百姓安危所立功績者,更有資格配稱神!】

古古擲地有聲的說完,正式揭曉這一幅畫中主題,【千年前的神昭大帝如此說道。昭元十二年,他舉行新的封神儀式,並在同一日昭告天下,將來還為他們修建廟宇。】

【這就是甘宜之當時所繪的封神名景——《朝聖宮神起圖》】

古古心潮澎湃的同時,也是忍不住讚歎,【想當初,這幅畫在博物館展出時,那是吸引了無數人前去觀看,可惜主播當時年紀小,離的又遠,所以沒去成。將來說什麼也要親眼去看一看甘宜之的這幅畫。】

現在比起畫,可能畫中的內容更吸引大宸諸人啊。

因為單單一想到封神這兩個字,就足夠一些人瘋狂,像打了雞血一樣激動。

古古還不知道自己透露了怎樣的重磅消息,繼續切換到下一幅畫的圖片,就算看到評論區有人叫人再詳細講講封神之事,他也選擇跳過。

古古:我這期是講畫的,又不是講畫中事件的,彆催了嗷,以後會講到的。

【畫神甘宜之,不單單是畫單人厲害,且他畫起群像人物來,也是不俗。】

【看完他畫的人,接著便來看看,他畫中的天下,以及,畫中之情吧。】

【下麵這幅《昭帝東巡》圖,是其中最能體現當時民心所向的圖之一。】

大宸的眾人看著畫中的蕭臨淵乘坐帝王車輦,行進在都城之中,前後各有甲兵開道,隊伍如長龍如海,道旁人潮洶湧,站滿了男女老少,人擠著人,他們或笑或踮腳張望,有人伸長了脖子想要往車隊中央的帝王車駕看去,有五彩斑斕的鮮花從高樓飄下,乘風與漫天的彩帶一起翻飛共舞。

畫麵明明無聲,可隔著屏幕,光幕外的眾人好像聽見畫中那密集的人潮在歡呼,在雀躍。

在那震耳欲聾的熱鬨喧囂聲中,他們在好奇他們的王長什麼樣子,他們的眼中全是向往和崇敬,有麵對帝王時的敬畏,又有對帝王發自內心的喜歡和臣服。

那是,蕭臨淵庇護下的萬民。

而甘宜之的作畫角度也很妙,他似處於一兩層樓高的小角樓之中,可將底下街景儘收眼底,他不光看到了道旁百姓對帝王的追捧,還看到了在那滿天歡呼聲中,行進著的車隊裡,一輛八匹馬所拉之車的車簾被微風吹起,露出帝王俊朗的側顏。

他似乎在淺淺的微笑。

於是,這一幕就這樣被永遠定格在甘宜之的畫中,畫中人的繁華熱鬨也被完美的承載在這一卷紙上,隨著千年的時間過去,依然不朽。

那是,那段曆史中真實活著的人們,以及,他們所依賴的帝王,存在過的痕跡。

不知怎的,集市上有人看著這一幅畫,竟莫明感覺眼眶酸澀,就…就像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這太奇怪了,可正當此人低頭想要裝作無事發生的時候,轉頭一看,原來,周圍似他有這種感覺的人還不少。

他們不知道這種奇怪的感覺是因為什麼,隻是……心臟莫名就有一種酸酸漲漲的感覺,太奇怪了。

【有人說,這幅畫,畫的是熱愛,是百姓對神昭大帝的熱愛。】

【他們,信賴且崇敬著他們的君王。】

說著這話的時候,古古似乎感覺自己的心口也在發著燙,他知道,那是激動,是熱血為之沸騰的感覺。

古古又切換了另一張圖片。

這次,畫中的人物沒有先前那麼多,卻細看又很奇妙。

那是一條街上的情景,街上行人二,人不多,有兩個孩童正在追逐嬉戲,他們在街上歡笑奔跑著,而在他們之前,是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並肩走在一起,他們的背上背著裝書的書袋,似要上學去,而再處於二人之前的,是一對中年夫妻,男人擔著貨在叫賣,女人手中提著籃子,一邊笑著為他擦汗,而在這條街的儘頭,是一對坐在街邊似在曬著太陽的老夫妻,兩人笑著似在呼喊什麼。

視線再一落到畫上最開始的兩小孩時,光幕外的眾人懂了,那是他們在喚他們的孫子孫女歸家。

【看啊,人這一輩子像不像甘宜之的這幅畫中所作。】

【幼時天真無邪,少時稚嫩,長大後成親與人組建新的家庭,然後再育有自己的兒女,為生計奔波,養育一家老小,再然後他們老了,相依相伴,閒話夕陽。可當你的視線再回到畫中的孩子身上時,可有感受到生命的輪回?】

大宸中有文人看透畫中真境,心生感慨,也有不通文墨的百姓懵懂不知古古所言輪回是何感覺,隻是當他們看到畫中人物時,更多的,是不自覺露出的會心一笑。

古古感慨:【這幅畫,畫的是溫馨,安寧。】

怕直播間有粉絲不懂,古古還特意點明,【你看畫中在街上嬉戲打鬨的孩童,他們穿著合身的衣裳,不顯瘦弱,足見生活起碼也能吃飽穿暖。】

【再看畫中那並行的一男一女,他們的著裝隻是普通的粗布麻衣,可他們的背上背著書袋,他們能讀的起書,能上的了學。】

【你再看畫中那做生意的中年男女,他們的臉上可有對生活的愁苦?】古古說:【我隻在他們臉上,看到對未來生活美好的期盼。】

【而畫麵最後的老人,他們能悠閒的坐在街邊曬著太陽,足可見,他們的日子也過的很好。】

梗了梗,古古覺得自己的眼眶要開始濕潤了,【真的,若夢繁華盛世時,吾願生作宸時人。】

【在我國古代曆史上,再沒有哪個皇帝比神昭大帝更具魅力、更英明神武,有人信他、敬他、愛他,如敬神明,但也有人恨他、怨他、懼他如惡鬼。】

他的諡號為何有神之一字?

原因,正在此。

古古此刻的心情有點複雜,怎麼說呢,他醞釀了一下,輕聲開口道:【他所創造的大宸盛世是每一個宸時人的夢。】

【我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一個帝王,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好壞摻半,他們……為什麼要罵他?】

是真不明白嗎?

不是的。

古古之所以這麼說,更多的是因他心裡的鬱悶,而非不解。

這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他是站在局外看局中,而大宸之人則儘在局中,沒有一個能跳出這場局來看身邊之人。

他們,生活在不同時代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