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兩位是神昭大帝曾在民間時就遇到的臣子外,還有一位,那就是畫神——甘宜之!】
【他的畫……嘖嘖,沒得說,真沒得說!】古古讚歎說道,【我不敢妄加評議,但我隻能說,美!美到骨子裡,畫人也畫情,以情傳神,堪稱大宸繪畫第一人!】
【但是……嘿嘿,】說到這裡,古古露出一個笑,光幕外的大宸眾人立刻就知他接下來的話可能不是什麼正經內容。
【但是估計讓人怎麼也想不到的是,這位後來的畫神,年輕時可是以畫小黃書出名的哦。】
轟——
再次開裂!
古古笑著說的後半句話更加讓一些人表情崩碎一地,拚都拚不起來。
【嘿嘿,傳聞他和神昭大帝第一次相遇就是在後者那時所在的青樓裡,那時的甘宜之就是個籍籍無名,靠畫帶點顏色的偏門書籍賺點小錢養家糊口的小小畫手,因此常年輾轉各大青樓之間,觀賞美人。一次無意間,他見到了沐浴完正坐在庭中乘涼的神昭大帝。】
【然後,就有了當時著名的月下美人圖。】
【沒錯,畫中的主人公正是神昭大帝,有史書記載,當時這幅畫在京都被競相傳閱,暗地裡不知道引得多少年輕公子文人對畫中人一見傾心,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畫中人其實是個男的,哈哈哈哈……】
【甘宜之也正是憑借這幅畫一炮而紅,在京都成了個小有名氣的人物。】
“我**&**@#¥#!!!”
有文人瞬間秒懂這位未來的畫神到底畫了個什麼,頓時勃然大怒,罵的那叫一個臟。
而京都內,某個苟在一處矮房內不知畫著什麼的年輕男人還對此一無所知,一邊畫,還一邊嘿嘿的笑。
甘宜之完全不知道外界發生的事,隻一心沉浸在自己手裡的這幅畫必會大賣的美夢當中。
古古也完全不知道自己一時刹不住車,多搞笑了幾句,大宸引起了多大的風浪。
但他看見了有一些在罵甘宜之,說他這是在汙辱皇室顏麵。
古古隻當這些人又演上了,想直接跳過,但咳了咳,嘴上還是忍不住多解釋了一句,【甘宜之,傳世閣第二十四席。他畫的那幅月下美人圖,其實也沒多露骨,他畫人像就是美啊,再加上咱神昭大帝本來就長的好看,美上加美,引人誤會不也實屬正常。】
【好了,本期的直播就到這兒,下一期咱們再來講講這三人的故事。】
說完,古古還友情提示了一句,【下期直播時間有些長,當天分上下午兩次直播,喜歡聽古古講故事的小夥伴們記得備好瓜子飲料。】
【那麼,五天後見嘍~】
古古下播了,光幕也消失不見。
但他這次直播對大宸造成的震動還沒有停止,幾乎是光幕剛消失,京都內就有不少人開始尋找起了甘宜之,還有那個殺豬的萬山也被人開始暗中尋訪。
但這世界上,叫萬山的人這麼多,單憑名字就想找到人實在困難,但好在有殺豬的屠夫身份加持,隻要朝著此類人群搜索,總能找到人。
而遠在某個小鎮上的某個正在賣豬肉的男人此刻已收拾了攤子,正心情忐忑的趕回家。
此人正是萬山。
他不是傻子,殺豬的……再加之自己也有個女兒,這和光幕上那畫麵中展現的內容一模一樣。
他心裡開始緊張,同樣的,還有激動和驚喜、不可置信。
回到家,他看到妻子正帶著女兒在院中學走路,見他回來還驚訝,“今天怎麼回來的這麼早?”
他趕緊進門,讓妻子帶著孩子進屋後,在關門前左右看了看,確認家門口沒人,他這才關上門,然後進屋緊張的對妻子說:“我們趕緊帶著孩子搬家,今天就走,不能耽擱。”
“啊?為啥要走?好端端的,怎麼突然間……”說著說著,她突然好似想起什麼,驀然瞪大了眼睛,因為她也是此時才想起來,自己丈夫正是姓萬!
平時鎮上的人都阿山阿山的叫他,一叫就是幾十年,怕是有些人早就忘了他姓什麼,包括他的妻子也快要忘記,但這冷不丁的突然想起來後,嚇了她一跳!
“阿山,不會你就是那後世小輩說的……萬山?!”
他就是叫萬山,這個世界上重名的人雖多,但正好殺豬,家中有一女的情況卻並沒有那麼多。
回來的路上,他開始認真回想起之前畫麵中出現的細節,他賣豬肉的那條街上,常有孩童玩耍,對麵有茶館、還有一個醫館,街上還有個常常身上帶傷擺攤賣菜的女人……
這些……都太巧了。
因此他在驚喜過後,便不免有些擔憂,越想越是。
他在土房子中走來走去,肉眼可見的焦慮,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了好一會兒。
把心一橫兒,他還是沉聲開口:“咱們先走,對外就說帶孩子回你娘家探親。”
“那咱們走……走去哪兒啊?彆是咱誤會了吧?”女人一時有些茫然無措,實在是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太過震驚,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丈夫一個殺豬的,怎麼還能跟一軍先鋒、還是青史留名的人物撞名了呢?
萬山卻隱隱有種預感,怕是光幕中後世小輩說的萬山,正是自己。
他說:“我們去京都。投靠十一皇子。”
他看向自己拎回的裝豬肉的桶,桶內還裝著一半兒沒賣完的豬肉,以及放在肉上的兩把殺豬刀。
走過去,他將刀拿在手中瞧著,那把刀上還帶著點點豬血和肉沫,氣味衝人,他手上也是。
他忽然出聲說:“就算我不是那個萬山,我也能成為他!”
憑什麼對方可以,自己不行?
一樣都是殺豬的……
一樣是窮人出身,對方可以,自己也行。
他也是萬山。
說乾就乾,萬山收拾好行囊,妻子哄睡女兒後,兩人將家中的糧食都整理了一遍預備帶走,還把賣剩的豬肉切成小塊兒,炸了一部分,當作上京路上的糧食,還有一些生肉則帶在路上吃,吃不完就跟人換些糧,儘可能的多做準備。
萬山生在這個小城,長在小城,一輩子也沒走出去過,曾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去鄰村接親那回。
他要走出去,看看另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