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啊,神昭大帝和柳尚之間師生關係鬨的最僵的就是這次,除此之外,算是一輩子君臣和睦、師生關係融洽。】
和睦兩個字他咬的極重,一聽就是彆有深意,就神昭大帝這不愛學習的態度,他們這對師生能和睦的起來才怪了,不成天吵架就算不錯了。
哦,不對,按神昭大帝的性情來說,怕是吵都不想吵。
【但要是說,柳尚隻憑教授神昭大帝文才這一方麵
呢,他當然也不能夠入傳世閣,當然也要有實打實的成績做出來。】
【前頭說了柳尚有才,特彆是在寫文著經方麵,才能尤其突出。但按他那個前期古板後期暴躁的性子,要讓他做個什麼有實權的大官兒,那顯然不合適。】
【什麼樣的人,那就乾什麼樣的活兒。】
古古搖頭晃腦,嘿嘿一笑,好似在說相聲。
【誒,神昭大帝顯然就很懂這一點兒了,不會做官,但柳尚肯定懂讀書啊。於是,就直接安排柳尚編著天下大典,重整百家學說,剔除沒有用的雜學,梳理天下文學典藉!】
“轟——”
一個驚雷落下,掀起軒然大波。
此刻不知有多少人如被巨浪打翻離水的魚一樣,悚然起立,左右翻騰,還有的人眼睛一錯不錯的盯著光幕,生怕漏聽了某一個字。
【知識點來了啊家人們,考試絕對要考的!都給我記住了。】
【天下大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集二十六門學說於大成的類書。全篇一共八百綱,可分二千六百卷,每卷又可分一百小卷,集法、農、儒、道、工、商等各家學說於一體,囊括了上萬藏書綱列,基本大宸神昭年間之前所有書籍都能在上麵找到名字。】
【如果找不到書名,那大概率是被剔除了,不配編入大典,屬於歪門邪道的雜書。】
【這項在古代十分艱巨的任務,卻真的被以柳尚和元鴻二人為主導,集其餘兩百零九位學士之力,嘔心瀝血,耗時十八年正式完成!並且,後續還在不斷增添新書綱目。】
【在此,我不禁為先輩的智慧歡呼,下麵請看這詳細的兩百零九位學士之名,曆史將永遠銘記他們的貢獻!】
古古神情嚴肅,眼神裡也滿是認真和崇拜。
接著,光幕上出現一幅長長的卷軸封頁圖片,頁麵上記載了一個又一個熟悉的人名和他們的籍貫。
光幕下,無數人的眼睛都在快速瀏覽著,試圖從中尋找到自己的姓名。有看到自己名字在上麵的人頓時露出激動的神色,而沒找到自己之名的人也難掩失落和心酸的神情。
“是我?是我嗎?!我真的在曆史上留下了姓名?!!”
“快看!馮競!他竟然也在上麵!!”
“唉,真是叫人羨慕啊……為何史書上無我之名啊……”
有看到熟悉之人姓名的人忍不住驚呼,但也有人沮喪的不行。
這一刻,大宸各處都熱鬨起來,議論紛紛,悲歡不一。
“老夫是不是耳朵出毛病了?!”
“柳尚乾了什麼??”
京都的學宮當中,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衣襟被茶水打濕,可他卻顧不上管,隻急著追問身邊的中年文士。
而包括他在內,學宮之中的所有文人學士此刻俱是張大了嘴巴,滿臉震驚的表情。
“……老宮長,柳尚重整了天下之書!百家的典籍!!!”
最後幾字聲音隱有破音,但沒人嘲諷他的失態
,因為此刻不管是換做哪個讀書人都無法做到淡定和平靜。
老人先是滿臉驚愕,驚了好一會兒後,開始放聲大笑,笑的眼淚都出來了。
“好!好哇!!真是好哇!!”
“不愧是我學宮中出來的弟子!!!有出息!!”
“此事一成,莫說當今天下,就是後世誰人敢不記得柳文正啊!!”
看呐,那光幕中的小輩之言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柳文正,當真名垂青史,不負文正之稱啊!
他臉色通紅,眼中俱是喜色。
柳尚曾是他親自教出來的學生,但那個古板的性子讀書時自己就不知說過他多少回了,讓他要知變通,可對方就是死倔不改,還以為最後一身才華肯定要埋沒了,沒想到得遇明君,乘雲上天了啊!!
其他人:八卦是徹底聽不下去了,也鹹魚不住了,柳尚這是要卷死他們的節奏啊!
要知道那可是重整天下之書!換個說法,說是革新整個文道也不為過!!!
地位等同於文道之首,一代開山人,後代文學之風該朝哪邊兒吹,基本由這兩人說了算!不說完全掌控,但他二人的主觀態度絕對很重要!
彆說其他人了,就是柳尚自己也被這天降的餡餅給砸暈了。
“我沒聽錯?蕭臨淵命我重理百家學說?編著天下大典?!”
關鍵是整理學說典籍嘛,每朝每代都有人在不停的乾,但能不能乾出成績,具體是乾出什麼樣的成績,那就全看當權者的野望和辦事人的能力。
可那聽起來就像天文數字的典籍卷數又很好的佐證了,就是他想的那樣,不是淌淌水就糊弄著過去了,而是真真正正實際意義上的重整天下所有之書!
柳尚一時還沒反應過來,整個人好似喝醉了酒一樣,呆愣的坐在原地,連下意識脫口而出直呼蕭臨淵的姓名亦沒發覺有何不對。
柳夫人同樣明白此舉意味著什麼,替自己夫君歡喜的同時,也沒忍住抹起了眼淚。
“夫君,你沒聽錯!是真的!”
從氣憤轉換為潑天之喜,柳尚顯然腦袋還沒反應過來。
光幕上關於參與天下大典的編著工作人員名錄整整展示了兩分多鐘,然後才重新出現古古的臉。
他的神情說不出的肅穆和莊重,顯然還有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