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的笑聲愈發大,好似帶著某種魔性,眼看柳尚要暈厥過去了,柳夫人趕緊掐人中,過不了一會兒,柳尚才算是緩過來了。
但此時頭頂古古的聲音仍舊還在繼續。
【據說柳文正老後那幾年,最怕見到的人就是禦史相墨。】
【他怕什麼呢?還不是擔心神昭大帝學習差的事情已經被記入史書當中去了,再加上,或許還有他幫皇帝打小抄兒的事情,他心虛啊。】
【但千防萬防,他老了還不忘親自將神昭大帝早年的課業全燒了。但是沒想到啊,萬萬沒想到,禦史相墨早就把神昭大帝早年學習差的證據,比如他早年親手批複的詔書、奏章給搜羅了一份兒藏在自己的棺材裡,然後等他一死,哦吼,證據也就跟著他的棺材被運進了皇陵。】
古古哈哈大笑,笑的根本停不下來。
【想想都覺得搞笑,碰見神昭大帝這麼個學生,簡直是柳文正一生之痛啊!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景德帝感覺到了頭皮發緊:這個禦史孤說什麼也要找出來,萬萬不能放此人在朝中!否則我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看看柳文正吧,這屬實也太慘了些……
滿朝文武也同時感覺到了緊張:這禦史有毒吧???
這一刻,所有朝臣權貴都在心底急問同一個問題:誰是相墨?到底誰是相墨!啊啊啊!!
柳文正剛醒,這會兒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再也忍不住了,又氣又怒,不禁悲從中來,“我的名聲啊,這下全完了……”
如果可以,他真的想嗚嗚嗚~
柳夫人早就打發了一旁侍候的下人,生怕有哪個憋不住笑,一下沒忍住,那可不得在柳文正快要丟完的臉上再踩一腳嗎?
“夫君,你放寬心,好好教導,十一殿下還是能聽勸的。”
但真有可能嗎?
沒可能!否則不至於還在曆史上出名了。
柳夫人自己也知道,說這話不過是安慰自己夫君的。
柳文正頭腦發暈,跌坐在地上,渾身沒有力氣,伊在夫人肩上聽著頭頂古古還在吧啦吧啦,他簡直欲哭無淚。
【像之前所說的柳尚代表作:《三出京門》,主要講的就是柳尚因公事要出京一段時間,結果他不放心神昭大帝的課業問題,生怕自己一走,對方又把書一扔乾自己的事去了。】
【於是剛出京都,轉頭沒走二裡地,他就又回來了,來來回回折騰了三次,總算是放心出京辦公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篇故事中,柳尚前兩次回來還真抓到神昭大帝把書扔到一邊自己跑去賞魚。唉,該咋說呢,果然最了解自己學生的還是老師,做學生的永遠逃不出名為老師的五指山。】
“噗~哈哈哈哈……”
酒樓裡,一堆不學無術的名門子弟們在狂笑。
顯然,他們很能懂那時蕭臨淵偷玩被抓包的心理,並且表示深刻的同情。
柳尚已經完全沒
話說了,心如死灰說的就是他此刻的心理。
【如果說《三出京門》是一出老師預判學生不好好學習惹出的喜劇。那《誦古樓月》完全就是他幫自己學生打小抄兒的證據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年,神昭大帝攜大臣出巡,剛好下雨,天色漸晚,於是就和眾大臣就近夜宿在一處山上的古樓裡,閒著沒事乾,就有人開始提議作賦。】
【其他人都作完了,輪到神昭大帝,他沒有自己念出寫出的賦,而是柳尚來念誦他的賦文。賦寫的好是真的好,但就是好到讓人懷疑到底是神昭大帝自己寫的,還是柳尚幫忙寫的?】
【當時在現場,自然是沒人傻到去探究真相,柳尚說是神昭大帝自己寫的就是他自己寫的吧。但是據我們後世對這篇賦的行文、語句的研究分析啊,都覺得帶有濃濃的柳尚的作賦風格,最終還是將這篇作品歸到了柳尚名下。】
【很簡單,不光是我們這麼想,神昭大帝自己也說過,不會寫賦,還提到並不想將時間浪費在寫這玩意兒上。】
柳尚此時真的後悔沒徹底暈過去,也省得再聽到古古說的這些蕭臨淵的光榮事跡。
還是那句話,他真是造了什麼孽啊!
接著,古古又拿出了幾篇經賦,講的故事就和他說的一樣,果然完美符合了他之前說的柳氏三大境界。
外人聽著樂的不行,柳尚卻感覺臉都丟到姥姥家了!
他要移民去火星!
【柳尚作了這麼多篇經賦呢,除了文學家、書法家之稱後,還是一個雕刻家。】
【他十分擅長刻玉。】
【像從他手中誕生出來的作品,最有名的當屬《白鳳臨台》、《蘭橖之約》還有《千林萬杏》,這三尊玉雕可謂是舉世難尋。】
古古緊接著,展示出了這三尊作品。
蘭橖之約他們之前都是見過的,因為並沒有太好奇,注意力大部分放在另外兩尊作品上。
其中一件由白玉雕刻而成,呈鳳凰展翅欲飛模樣,栩栩如生,又通體潔白,大氣中又帶著一股神聖,確實是幅難得的作品。
而另一件就顯得古樸的多了,雕刻的是一幅杏林,密布的杏林樹乾為白,偏杏林頂部有一抹溫馨的黃,像極了層疊如蓋的金色流雲。
倒的確是尊佳品。
【《蘭橖之約》呢,我想有之前看我直播的粉絲應該知道,是柳尚贈予曲蘭頌和蔣明橖的;那另外兩幅作品中的《白鳳臨台》,是昭元三年,南宮太後生辰宴時,柳尚賀壽送上的壽禮。】
【《而這《千林萬杏》是柳尚送給醫仙百裡疾的。他因欽佩百裡疾的高超醫術,和無私治病救人的崇高醫德,特地耗時三月才雕刻出了這麼一尊玉來送給百裡疾。》】
“醫仙?”
有人被這稱號所驚。
“你們可有人聽說過此人名號?”
之前在古古講解曲蘭頌的那次直播中就有出現過這人的名字,那時他們都沒想到此人竟是醫仙,原本還以
為這人頂多就是個宮中的禦醫,沒想到能得這麼高的稱號?
試問這世上,誰還沒個頭疼腦熱的時候,雖然醫者地位不高,但醫者、大夫永遠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景德帝略一思量,派人暗中尋找此人蹤跡。
能被稱為醫仙,當是醫術很不錯的,提前找到,萬一他之後身體有個什麼病還能及時診治。
看評論區有人問起百裡疾的,古古順嘴丟出一句。
【醫仙百裡疾啊,那也是二十八功臣能進傳世閣的人物,你們怎麼好像一幅不知道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