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 明心下山,青竹之約(1 / 2)

【二十八神官中最後一位——明心,他生於景德三十八年,正值時局動蕩的年代,他從生下來就不知父母是誰,成了孤兒L,後被一個神觀中的老教徒收養,就這樣,他被取名明心,從小在神觀中長大、修行,後來更是立誌要一輩子侍奉神明,不沾凡塵。】

【但是隨著昭元十二年,滅神令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他預定的生活模式。】

古古的話頭停住,轉而用溫和的聲音講述道,【明心是個純粹,又有點認死理的神教徒。

他從小待的神觀處於一個深山老林當中,因為供奉的不是什麼大有來頭的神仙,所以平素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去上香供奉,解釋的再簡單點兒L,就是個小破觀。】

嗯,是的,小破觀。古古試圖說的文雅點兒L,但最後發現還是那三個字總結起來最簡單,古古也不勉強自己了,乾脆用大白話繼續講道。

【明心長年就待在這樣一個小破觀中修行,不問俗世,除了觀中兩人因生活窘迫,要撿山裡的乾貨拿去賣才能勉強維持生計時明心才會下山一趟,賣完東西後,他又會回到觀中修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直到滅神令的出現,明心下山了。】

【他要去做一個,在當時許多人看來都不敢去做之事,甚至可以說是天方夜譚的事。】

【這個默默無聞、長於大山的小小神侍,他要去見皇帝,見這個國家唯一的主人,讓他收回誅神的命令。】

大宸的光幕下,無數人口中發出驚呼,對於明心的決定他們是不敢相信的,但也有人大聲誇好。

因為他們佩服明心的勇氣。

然而轉折總是來得猝不及防,古古毫無征兆的就蹦出了一句。

【然而,明心迷路了……】

【他明明是要往北,最後卻一路往南,朝著與京都相反的方向跑了半個月,最後無意間在路上聽到行人交談,這才發現自己跑反了。】

大宸眾人:……無語就是我的母語。

古古無奈的歎口氣,【據咱們現代的專家們分析,剛下山時的明心應該是不怎麼擅長與人交流,說白了就是輕微社恐,麵對陌生環境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不然哪個阿呆能在迷路半個月後才知道自己迷路了啊?】

就跟咱現代很多愛待在家裡不愛出門社交的阿宅一樣,明心也是如此,尤其是他出門後麵對人群的不適應反應,還要更為嚴重一些。

第一次出遠門兒L,古代交通本就不發達,不認識路多正常,明心難道就不會找人問一下路嗎?

古古猜,他肯定沒這麼乾,不然也不會在史書中留下迷途半月去麵聖的風光事跡了。

大宸諸人:這讓我們怎麼說?還真是二十八人裡每一個都多多少少有點毛病在身上。

【後來到過的地方多了,明心的性格也不知不覺變得外向、大膽。】

古古一笑,說道:【其實想想也挺正常的。明心自幼待的小破觀往來人少,來來回回接觸到的也就那些人,最熟悉的就

是將他養大的老教徒和山下不時上山來拜神的那些村民,日子過得清淨,還有自己賣東西時才會去的小鎮,但這些地方他都跑了十幾年了,早就熟悉了。】

【但去京都見皇帝不同,那是明心第一次出遠門兒L,接觸到的也是全然陌生的環境和人。】

▌四時已過的作品《直播被劇透曆史的千古一帝,今天也很尷尬》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明心雖然迷路了,但命運就是這麼神奇,他還是見到了蕭臨淵。】

???

身為皇帝,蕭臨淵是明心想見就能見的嗎?還是剛巧就這麼好運氣碰見?

古古隨即便道:【彼時的明心在迷路之後又兜兜轉轉了好幾次,才好不容易到達京都,但他一個普通百姓,還是打著規勸皇帝的理由來的,皇宮門前的侍衛能讓他進去?】

古古搖頭,【自是不能。於是明心便隻能留在京都先找個落腳的地方再說。】

【然而,他進不去皇宮,不代表身為皇帝的蕭臨淵就不能出來了呀?】古古說道:【神昭大帝蕭臨淵一生到處浪,除卻史書上記載的幾次出巡,平日也沒少喬裝打扮溜出宮來,不然也不能遭遇那麼多次刺殺,連他和明心的巧遇也是在這種情況下。】

【昭元十二年,京都郊外,明心正尋到一處竹林中打坐冥想,正巧就碰到蕭臨淵一夥人被人追殺,明心二話不說就很熱心的衝上去幫忙,打傷敵人,卻不傷人性命。】

【等到敵人解決,隻剩下蕭臨淵一夥人的時候,明心正為林中死去的人念往生經文,這時蕭臨淵告訴他,‘死去之人皆是對滅神令不服者,’還問明心在此作何?】

毫無疑問,這是帝王的試探,也是對明心出現在這兒L起了疑。

【也就是這一句話,叫明心意識到麵前人身份不簡單,但可能他也想不到出現在自己麵前的人就是皇帝。】

【明心實話實說,道明自己上京的來意,還說自己出現在竹林中,是因為進不去皇宮,所以在此暫作清修。】

光幕中心變成一頁史書上記載的文字圖片,上書:【‘昭元十二年,帝出宮,於郊外竹林中偶遇神教徒明心,聞其來意,未露身份,隻作一尋常富家公子,與其言談半刻鐘,定下青竹之約。’】

【當時的明心並不知曉自己麵前之人就是皇帝蕭臨淵,而蕭臨淵恐怕也沒想到,當日與一民間普通的神教徒口頭定下的那場約定,在足足跨越近六十年的時間後,還能有再赴約的一天。】

那麼長的時間,足夠許多人將這一場約定忘記,誰還真的能堅持這麼久不放棄?

明心卻是可以。

所以這大概就是曆史上的蕭臨淵說他固執、認死理的原因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