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贏得信任(1 / 2)

劉備聽了,疑惑道:“從樊城出兵?”

“備不明白,樊城不是離著曹操地盤更近嗎?”

“雲長本來坐鎮樊城,防守曹軍攻勢就極為艱難,若再分兵出去,曹操趁機襲城怎麼辦?”

龐統出聲道:“要的就是讓曹軍動搖。”

“他們若看到樊城空虛,必然會派兵來打,到時候隻要守住樊城,便能牽製住曹軍。”

“到時候無論是我們回軍相救樊城,亦或直接東進,截斷往壽春方向攻擊的曹軍後路,都能給與其嚴重打擊。”

劉備聽了,問道:“此計雖妙,但曹操未必能上當啊。”

“這兩年雲長在樊城防守有方,即使是調走一大部分兵力,曹軍也未必願意攻擊樊城吧?”

龐統出聲道:“所以要把關將軍調開。”

“不僅如此,還需要關將軍帶兵攻打曹操腹地,讓曹操不得不救,不得不和關將軍硬碰硬。”

劉備聽了,驚疑不定,“這樣是不是太行險了些?”

徐庶一直未發話,他和龐統其實風格並不相同,龐統偏向於行險,他則是老成持重,但這次他也想不到為何龐統會如此激進,明明形勢沒有這麼差才對!

龐統歎道:“不如此的話,不足以讓德操(水鏡先生)漏算啊。”

他對徐庶說道:“德操為什麼去投曹操,我至今也沒有想明白,元直之前可曾看出過端倪?”

徐庶也是連連搖頭,先前劉備帶著他去鹿門山求龐統出山時,徐庶也曾想一起勸司水鏡為劉備效力,但被其婉言相拒了。

當時徐庶也不以為意,猜測對方怕是一心想要隱居,便也沒有多想,隨著劉備龐統一起回襄陽了。

但半年後消息突然傳來,水鏡去了許都,投靠曹操去了!

這一下把劉備這邊雷的不輕,徐庶這才想起來水鏡名字是司馬德操,而且潁川出身,而潁川司馬家和曹操關係密切,怕不是其中有什麼隱情,自己先前卻是忽略了!

但不管怎麼說,水鏡投靠曹操,對於徐庶和龐統都不是好事,因為其指點過兩人,對兩人的想法異常了解,要是在曹營那邊針對自己獻計,那這邊可就非常被動了!

怪不得先前石韜孟建等人也去投了曹操,隻怕水鏡在中也起了不少作用?

劉備心中還是沒有底,指著地圖說道:“倘若曹軍如此進行,我們又當如何應對?”

說實在,劉備打仗也快二十年了,從幽州到青州,再到徐州豫州,雖然屢戰屢敗,但很多時候戰敗的原因並不在他身上,主要還是他自己條件所限,以及他的對手太強所致。

即便如此,劉備軍中,數來數去,最能打仗的要數劉備自己,尤其是萬人以下的規模,劉備是相當在行的。

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對龐統有所疑慮的原因,在他看來,龐統雖然是徐庶推薦的,但他這兩個軍師加起來也沒有打過幾場仗,自己請他們過來,主要是補足內政謀略上的短板,但論起打仗,龐統真的能比的上打了二十年仗的自己?

龐統見劉備出言詢問,知道對方是在考教自己,顯然是對自己的計策有些懷疑,當下便將心中一絲不快壓了下去,一條條回答劉備的提問。

兩人一問一答,足足花了小半個時辰,將樊城戰場上的可能性摸了個遍,最後劉備赫然發現,龐統不僅熟讀兵法,而且並不是紙上談兵,是真的將實際上可能發生的困難都考慮到了!

他當下大喜道:“先生果然厲害,是備多慮了!”

“不過吾弟雲長心高氣傲,如今他坐鎮樊城,要是讓其出兵,隻怕他未必心服。”

“我欲讓先生以領軍支援樊城為名,前去勸說吾弟,向其詳細解釋如何攻擊曹操,並負責支援雲長,代守樊城,如何?”

龐統聽了,連忙拜道:“統定不負主公所托,以性命擔保樊城不失!”

他當下接了印綬兵符,去襄陽城中調兵去了,等龐統走後,徐庶對劉備道:“主公倒是放心,士元年紀輕輕就擔此重任,主公就不怕有失嗎?”

劉備笑道:“是元直推薦的他,怎麼如今又猶豫了?”

“我倒是很放心,不僅在於士元確實是可以擔當托付之人,而且我對樊城也很是放心。”

“這幾年來,雲長在樊城修築城防,連帶修建副城,構築了一條極為堅固的防線,換做彆人來守,曹軍也未必能打到城下。”

“士元通曉兵書,剛才的圖上的推演應對有方,有樊城裡麵將領官員相助,我相信是不會出問題的。”

次日龐統帶著數千兵馬,從襄陽趕赴樊城,見到了關羽。

關羽坐在上首,見龐統臉上還有些稚氣,便出聲道:“你便是大哥找的軍師?”

“可曾打過仗否?”

龐統道:“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