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發兵時機(1 / 2)

曹營和江東勾連的事情,袁熙並不知情,畢竟他不可能搜集到所有的情報,但他還是做了相當程度的應對。

尤其是對於江東,他和沮授商量過後,思慮再三,最後還是給陳登去信,對徐州士族采取了暫時安撫的態度,畢竟徐州處在了對付江東的第一線,還是要以穩定為主。

再堅固的堡壘,也更容易從內部攻破,陳登在徐州就竭力維係著內憂外患,要是強令徐州士族做一些承受範圍外的事情,反而會讓形勢適得其反。

但相對的,袁熙開始讓糜家將商隊的重心,慢慢從海西轉移到青州東萊,將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轉向到了朝鮮半島的環渤海一帶。

至於先前向江東傾銷的奢侈品,袁熙開始有目的控製銷量,並將先前幽州調入徐州的工匠們,開始轉回到青州和冀州的渤海一帶。

這種手段,初時對徐州士族影響不大,但後續其需要數倍價格購買已經習慣的奢侈品時,再醒悟便已經晚了。

而這一係列的舉動,也是為了幽州今後的發展方向服務的,畢竟幽州邊塞都是漢胡雜居之地,這些人其實要求並不高,隻是要求有個正當身份,吃上飽飯,有個安穩住處而已。

南匈奴,內烏桓,漢四郡,乃至於朝鮮半島部民,這些尚處於部族製的人群,想法皆是如此,其實並不難滿足。

對於這方麵,袁熙發現,自己在幽州先前采取的一係列舉措,倒是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他打仗的這兩年,雖然沒有在薊城親自坐鎮,但沮授等一眾官員興辦義學,建立義倉,發展手工商業,並獎勵有所建樹的工匠成為官吏,這一係列的舉措,讓來到薊城的外族都看在眼裡。

他們有的是過來出使,有的是做生意,有的是奉部族之名打探消息,初時他們看到薊城的繁榮景象的時候,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薊城怎麼會變化這麼大的?

但時間一長,他們漸漸發現所見所聞都是真的,因為生活水平是做不了假的,他們留意薊城百姓的生活,明顯是要比先前幾年好上不少,其幾乎大多數人,隻要在工農商上有所貢獻,子弟都有進入義學的資格,即使暫時進不去的,薊城官員也是解釋過,說是因為義學先生數目不夠造成的,今後遲早會惠及所有人。

而且薊城對於百姓,還有一套相當詳細的扶助製度,從醫士定期問診,到災時救濟,都有所規定,某次薊城大雪,便有兵士打通道路,送糧救濟民眾等舉動,這對於邊塞外胡的使節的衝擊,是極為巨大的,因為他們要是麵對這種天災,幾乎隻能靠自保。

不過他們還是有懷疑,覺得因為薊城是袁熙大本營,說不定有所傾斜,所以他們在回去的路上一路特意經過村鎮,卻發現其百姓生活乃至救濟舉措,竟然和薊城相差並不太多,這下子,這些胡人便動心了,因為他們相比幽州百姓的生活,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因為再差的農耕,也比放牧要穩定的多,農耕有可能顆粒無收,但在救濟製度下,能撐過荒年便成了可能,但放牧遇到天災,可能所有的牲畜一夜死光,到時候大家為了生存,隻有一個選擇,去搶彆人的糧食。

要麼去搶彆的部落,要麼去南下劫掠漢人,但如今幽州軍反擊極為凶狠,上兩次外鮮卑入關劫掠,留下的兩座人頭京觀,至今還在立著呢!

於是這些外胡便暗暗打起了投靠幽州的心思,結果一打聽,卻發現條件出乎意料的寬鬆,隻要能開墾出荒地來,初時一年免交賦稅,第二年減半,工具可以租用,最重要的是,能編戶齊民,而且是以平民身份,而不是農奴的身份!

換言之,他們的子孫,將來也是能進入義學,並有資格做官的,而且幽州獎勵有特殊才能的工匠等人才,這對於擅長打獵製弓,尋找草藥,鞣製毛皮的外胡部民來說,誘惑力是極強的。

於是隨著薊城這幾年的發展繁盛,北地南下的部民越來越多,大部分都被安置到了徐無山到朝鮮半島一帶的狹長地帶墾荒,大大加快了渤海內圈的建設速度。

人是很頑強的,勞動力能做的事情,也是很驚人的,隻要沒有戰爭的損耗乾擾,幽州現在的發展勢頭,已經有了些萬族來朝的苗頭,在這個人命難保的亂世之中,如同黑夜中一團明亮的燈火,不斷吸引著不同地方的人過來,不過也是因為漢朝幾百年來打下的基礎,讓外族有著相同的歸宿和認同感,事情才會如此順利。

所以袁熙才儘量想著以和平手段解決邊地問題,這些將來都是建設幽州的重要力量,打仗確實能殺死敵人,但卻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仇恨,等兩邊矛盾難解乃至爆發的一天,便不可挽回了,既然如此,那采取柔軟些的手段,也未嘗不可。

於是袁熙秉承著先禮後兵的原則,胡漢邊民的矛盾在於東漢遠比西漢不負責任的羈縻製度,這種製度製造了大量的奴隸,導致羌人匈奴不斷造反,現在袁熙便是要撥亂反正,儘量消除這個階層的存在。

當然,這種措施很受一般部民歡迎,但也會不可避免的觸動到了胡人部族首領的利益,所以必然有首領會裹挾部民對抗。

對此袁熙的應對,便是利用去卑等投靠過來的首領暗中分化,等爭取到了可以爭取的中間派,剩下的死硬派便隻能用戰爭手段去解決。

即使中間有被裹挾的部民,等袁熙采取和青州土地政策之後,這些部民便會被爭取過來。

至於發兵的時節,袁熙和沮授商量過後,終於是定了下來,等他想眾將宣布消息之後,趙雲張遼等幾名將領都驚訝無比,趙雲苦笑道:“主公行事,還真是出人意料啊。”

“這樣一來,戰馬可能會死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