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安排後路(1 / 2)

袁尚躺在府裡,胸膛微微起伏,已經是奄奄一息,行將就木。

這一個多月來,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城裡傳播疫病的消息,數天前就已經傳到了他的耳中,但出於僥幸心理,他並沒有太過在意。因為他現在根本沒有應對之策。

之前袁熙的信中,也警告過袁尚小心防備水淹城池後可能發生的疫病,還建議他萬一事不可為,可以放棄鄴城,退往北麵的安平重整旗鼓。

信裡最後有句話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話頗得田豐幾位謀士讚賞,但袁尚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嘗試守城看看。

結果曹操兩次出其不意的水攻,讓袁尚進退不得,隻能在城裡堅守,如今疫病爆發迅猛,很多兵士百姓都倒下了,再這樣下去,隻怕不出十日,城頭便無兵可站了!

對於如何解決當前困境,謀士們分為了兩派,一派認為應該設法突圍,去安平郡重整旗鼓,聚攏兵士防守。

另外一派則認為,曹軍雖然用水攻圍城,但他們也是也很難攻進城來,先前有曹軍幾十艘大小戰船嘗試過登城,但曹軍不擅水戰,缺乏攻城手段,都被淳於瓊張郃等人帶兵打退。

所以謀士們認為,現在曹軍的打算,應該還是以圍困鄴城,讓城裡的人死光為目的,而此時突圍,兵士隻能用浮木等泅渡,這要是撞在曹軍手裡,豈不是自投羅網?

而且這一派還隱隱暗示,即使去了安平郡,以袁尚的身體,隻怕也支撐不了多少時日,若其身體康健,冀州各地還能起兵相應,但袁尚如今傷重垂死,得知真相後,隻會加快冀州崩潰。

前一派雖然對這個觀點頗為抵觸,但也不得不承認,現在冀州軍的軍心浮動,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袁尚的身體狀況。

更要命的是,袁尚沒有子嗣!

袁尚要是死了,眾人應該為誰效忠?

兩派的爭執不下,城內得病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曾經受過傷,身體本就虛弱的高覽等將領,也紛紛倒下,袁尚意識到,不論選擇那一條路,鄴城剩下的這些人,十個能活一兩個就已經不錯了,等再過些時日,隻怕一個都跑不掉。

於是他召集了手下重要的掾屬和袁氏族人,宣布了兩個消息。

一個是儘可能搜集城內木柴,搭建浮柵,同時城中還能行動的人一起乘坐突圍,往北從魏郡進入按安平郡,同時發信讓冀州軍和袁熙軍接應。

另外一個就是從袁氏子弟之中,尋找年幼男童,過繼為自己的子嗣。

這兩個決定其實頗為正確,可以說是當前最好的選擇,但謀士們聽到後,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而是淒涼和失落。

他們不是對袁尚不滿意,而是很滿意,如果假以時日,其未必不能走到袁紹的高度。

但也正因為如此,袁尚命不久矣的事實,才讓他們痛心疾首,他們將要失去一個合格的主公,但之前他們卻沒有珍惜,覺得優勢很大,所以出於種種私欲內鬥不休,等即將失去這一切的時候,才發覺悔之晚矣。

袁尚躺在榻上,勉力張口,一件件向眾人交代各類事宜,審配出聲道:“我會儘量打造船隻,先將使君送出去。”

袁尚搖了搖頭,說道:“我不走。”

眾人愣住了,不可置信地看向袁尚,卻見其緩緩道:“我已經時日無多,還逃什麼?”

“出城突圍,本就艱難,路途顛簸,隻怕沒到地方我就沒命了。”

“這裡是阿父去世的地方,我沒有完成阿父遺誌,便隻能和這座城池共存亡。”

“你們不用管我,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把袁氏家眷都帶出去就好。”

眾人默然,一旁劉氏哭嚎起來,“尚兒,難道你要丟下阿母嗎?”

“你為何不聽阿母的話,你讓我為你收屍嗎,這是不孝啊!”

袁尚搖了搖頭,對審配等人道:“一切便有勞諸位了。”

審配田豐等人連忙俯身跪下,深深叩首,含淚道:“請使君放心,吾等為袁氏儘忠!”

袁尚感覺一陣疲憊,說道:“都出去吧,我要歇歇。”

眾人聽了,忙將還在苦惱的劉氏勸了出去,袁尚躺著望向屋頂,過了一會,才緩緩坐起。

他試了幾次,都沒有直起身子,屋外的洪氏見了,連忙進來勸道:“夫君躺著將養身體,有什麼事情,妾來”

袁尚沉聲道:“扶我到桌案上,磨墨。”

洪氏不敢違拗,扶著袁尚下榻,拿出鬆墨磨了起來。

袁尚拿出一塊絲絹,用顫抖的手提起毛筆,再上麵歪歪斜斜寫下一行行字跡。

他寫的很快,也很潦草,洪氏也不敢抬頭去看寫了什麼,隻不過一會,袁尚就放下筆,將絹布卷成一卷,封入竹筒中。

他塗上火漆,放在燈上燒熱,然後蓋上印章,方才交到洪氏手裡,說道:“你若能出城得救,將其交給二哥。”

洪氏連忙道:“妾身留下陪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