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咎由自取(1 / 2)

袁譚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清河國,他望著漫山遍野的自家潰軍,感覺就像一座被火燒了的深山裡,野豬野兔在漫山遍野亂竄一樣,頓時眼前一黑。

後軍發生了什麼?

他抓住幾個潰兵盤問,才了解了事情經過。

先前袁譚後軍不知道從那裡得來的消息,說前軍已經全滅,袁譚戰死,這謠言很快便在軍營中流傳起來,軍士們人心惶惶,不少人都起了逃跑的心思,雖然袁譚軍將領竭力阻止謠言,但某天晚上的時候,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炸營。

兵士們紛紛四散逃竄,袁譚軍將領連忙帶人阻止,雖然殺了一批人,但還是有很多人趁亂逃出了軍營,等天一亮,袁譚軍將領見兵士更加亂了,知道崩潰在即,連忙一起來找後軍主帥彭安。

彭安忙了一夜,也是心力交瘁,他出聲道:“暫緩前進,派人去搜尋逃兵,告訴他們隻要回來,便既往不咎。”

將領們聽了,紛紛領命而出,花了一天多時間,將大部分逃兵都追了回來,暫時穩定了軍心。

彭安見了,心下稍安,他已經耽誤了不少行軍時間,所以打算明日一早,便火速行軍,但隨後傳來的消息,讓他大驚失色。

最後麵負責押送糧草輜重隊伍,已經被敵人追上了,正在攻擊奪取糧草!

輜重隊伍並不是一路,而是從清河國各個大城出發的好幾路,然而這幾路都傳出了敵情,後來證實袁熙和曹操都不約而同動手了!

彭安第一反應便是,凶虎不會和曹操聯手了吧?

他此時連散播謠言的凶手還沒追查到,正頭痛如何向袁譚交代,自然也沒有得知袁譚前軍發生的真實情況,所以在他的眼中,曹操還沒有和袁譚撕破臉,所以一時間對曹軍的動手無所適從。

彭安隻得派人去魏郡向袁譚請示,結果探子不出兩天就回來了,帶回的消息讓彭安呆若木雞。

曹軍還真的動手了,在鄴城水淹了袁譚軍!

他當即命令全軍向西急進,後麵的糧草輜重隊伍也顧不得了,他現在最緊要的任務,便是儘快接應袁譚,並將發生的事情進行告知。

結果謠言再起,這次徹底炸營,彭安也回天乏術了。

此時緊緊跟在袁譚糧草隊伍後麵的袁熙,也是一路追擊而來,他一邊四處派出探子,防備不知道在哪裡的曹操軍偷襲,一邊在保證中軍戰力的情況下,派出各將領兵,去俘虜收編袁譚殘軍。

隨著消息的明朗,袁熙得知知南邊二百餘裡處,曹軍也在一邊行軍,一邊做著和自己一樣的事情。

他對諸葛亮歎道:“曹軍應該是尚未得知鄴城水攻成功與否之前,就已經開始行動了。”

“這也算是冒了不少風險,要是水攻不成功,其可能會麵對袁譚軍的全力反撲。”

諸葛亮點頭道:“曹操確實行險,但這次用計,其把握還是很大的。”

“一方麵袁譚在鄴城誘惑之下,暴露了其叛離曹操的意圖,另一方麵又急著行軍,不僅暴露了行軍意圖,也讓自己的大軍首尾不能相顧。”

“這犯了兵家大忌,誰也不會放過這個絕好的機會,包括我們,隻能說袁譚利欲熏心之下,自己將自己送上了死路,和當日的袁術一樣。”

“這個教訓主公一定要謹記,免得重蹈覆轍。”

袁熙歎道:“軍士所說極是,曹操此人實在是難對付,稍有不慎,便會在其手裡吃個大虧。”

“我們知道袁譚的破綻,反過來利用曹軍的水攻計策讓中計,也不知道曹操有沒有算到我們的的想法。”

諸葛亮略一思忖,“我感覺可能性不大。”

“他應該隻是單純覺得袁譚不好控製,才做出的這種決斷。”

“曹操本就多疑,尤其對於外人更是如此,何況袁譚連家族和先父都能背叛,誰知道會不會突然背離自己?”

“更何況袁譚兵力不少,這種隱患自然是越早消除越好,其五萬兵曹操即使能收編一半,也是大賺了。”

“不過我們反過來利用曹操多疑,先前散布的謠言,多少起了些作用,如今便是大家各憑本事,看誰能更快收編袁譚潰兵了。”

袁熙點了點頭,謀略很多都是戰場下麵的功夫,情報戰便是其中之一,包括但不限於刺探敵情,散步謠言,離間關係等。

曹操那邊得到的謠言,便是袁熙散布的袁譚將要重歸袁氏,一同對付曹操,和袁熙袁尚平分天下的謠言。

這計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以大部分人的視角來看,這種選擇可比做曹操手下強的多了,於是越發傳得有鼻子有眼,很快便讓曹操得知了。

之所以傳得這麼可信,還在於傳播的主體是太平道。

楊鳳已經從黑山潛入了冀州,策動忠於她的太平道眾傳播謠言,當然太平道中也有曹操的人,但這並不影響楊鳳行事,反而讓謠言能更快傳到曹操耳中,屬於是反向利用這個渠道了。

曹操應該明知這是個謠言,但他卻不敢冒險,尤其是這個謠言過些時日傳到袁譚耳中,說不定真會影響其決斷!

因為站在袁譚的角度,若是他得知了曹操知道了關於自己的謠言,為了自保,最佳的選擇便是叛離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