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出其不意(1 / 2)

北海和琅琊郡邊境的山區,袁譚帶著大軍趕了出來,他的上萬前軍先前已經掃清了出山的道路,提前在平原上紮營立寨,算上他帶來的三萬主力,人數已經到了四萬。

這是純兵力,並不算押運糧食的百姓,單從人數來看,算上後軍和沒有趕到的其他部隊,這次大戰的規模,也是這幾年中天下少有。

這個人數,對於攻打琅琊郡任何一個城池,都已經是足夠了,因為那些城池三年前才經曆過曹操二屠的,城防尚未休修葺完善,根本防不住大軍的全力衝擊。

並且琅琊的城池普遍規模較小,容納的兵士有限,袁譚聽說袁熙在東武就聚集了超過兩萬人,這些人是無法全呆在城中的,於是隻能在城外紮營。

這樣一來,就不單純是守城攻城戰了,而是要進行城外對決,這對袁譚來說,也是更加有利。

袁譚望著南部,那邊五十裡處,便是袁熙所在的東武了,他想了想,帶領大軍暫且就地紮營,同時召集謀士,讓其拿著東武方麵的情報,來商量對策。

郭圖辛評等人先後趕來,同時帶來了探子送來的情報,袁譚聽完,發現果然如他預料的一樣,袁熙並沒有把所有兵士都放在城中,而是臨近將東武附近的兩個小鎮改成了副城。

這兩個小鎮距離東武六七裡路,本來隻有不到一丈高的土牆,以防備野獸,袁熙打下琅琊後,派人將其加高了數尺,勉強能夠算是小型城池了。

但袁譚卻不以為然,沒有內城,城牆不超過三丈的城池,在他的眼中,和沒有城牆無異。

到時候自己便各個擊破,先把這兩座小城鏟平了!

不過想歸想,袁譚也知道事情沒有那麼順利,古代守城,大城旁邊有副城協助防守是常有的操作,而副城並不是軟柿子,能領軍駐防副城的,都是軍中猛將才能勝任。

而且袁譚想要攻擊副城,主城裡麵的袁熙軍也會出來援助,前後夾攻,這對同樣善於野戰的袁熙軍來說,也是在發揮自身優勢。

袁譚敲著地圖,說道:“如何攻城,先打哪邊,我想聽聽諸位的想法”

辛評聽了,先出聲道;“不管如何,如果不管兩個副城,便去攻東武,是風險最大的。”

“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先將東武外麵的兩個副城拔掉。”

郭圖也讚同道:“攻擊副城,還能引東武出兵救援,到時候我們便可以用步兵列陣,阻擋包圍援軍。”

“袁熙軍所依仗者,無非便是幽州鐵騎,但主城副城之間也不過數裡距離,近則近矣,但騎兵速度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反之我們隻需要利用人數優勢,在主城副城之間布置大量步兵,便能將其分割包圍,首尾不能相顧!”

一眾謀士包括羊衜在內,紛紛出言讚同,郭圖和辛評的建言毫無問題,用的也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便是純粹的比拚實力,由不得袁熙不接招。

袁譚聽了,點頭道:“好,那便修整一日,到時候不管後軍能到多少人,後日一早發兵!”

“每隔十裡紮營,直到東武城外十裡,便布好陣勢,給東武施壓,同時攻擊兩座副城!”

東武城裡,諸葛亮帶著急報匆匆走進袁熙書房,略一行禮,便將情報帛書呈上,說道:“袁青州已經率大軍出了山區,來到東武城北五十裡處,就地安營紮寨。”

袁熙聞言,說道:“我們的騎兵如何了?”

諸葛亮聞言,說道:“近半還留在青州騷擾。”

“剩下的還有重甲輕騎不到兩千人,當然,還有從海路過來的,藏在東武後方城池裡麵的閻柔鮮於輔兩支騎兵,加起來也有上千了。”

袁熙略略點頭,這些騎兵看著數目不多,但都是幽州騎兵中的精銳,而且一個騎兵至少配兩匹戰馬,這也不是個小數目,也是袁熙治下領地所能承受的極限。

他出聲道:“趁對方立足未穩,騎兵夜襲如何?”

諸葛亮回道:“我早已想過了,應該可以,但風險很大。”

“五十裡的距離,來回就是百裡,戰馬異常疲憊,未必能夠建功。”

“想要突襲,也要在對方放低警戒的時候。”

“對方進軍五十裡,至少要走兩天,其必然在行軍紮營的同時防備突襲,所以未必成功。”

“等其接近到三十裡左右時攻擊,應該比較合適。”

袁熙剛要發話,又聽諸葛亮道:“當然,我剛才說的,是袁譚那邊的正常想法。”

“兵法之道,在乎出其不意,所以最好的機會,便是長途奔襲,今晚就動手!”

袁熙聽了,笑道:“孔明確實深得我意。”

“除了閻柔鮮於輔按兵不動,其他輕騎就有勞軍師調遣,做好發兵的準備,天一黑就出城奔襲袁譚答大營,先給袁譚一個下馬威!”

袁譚看著天色將晚,便回道營帳和一眾謀士議事,他對眾人說道:“我們行軍這幾日,對方應該會派人襲擾,不可不防。”

郭圖出聲道:“其應該會在我們距離東武二三十裡處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