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超乎時代(1 / 2)

如今袁熙水軍已經占據了東萊沿海,陸遜水軍和田豫水軍會合,由陸遜封鎖青州沿海,打擊袁譚海船,袁熙自己則暫時在東萊郡的東武駐軍,一麵打地主分田地,一麵調動兵力騷擾青州各郡要道,襲擾袁譚。

他倒不擔心袁譚打過來,對方真這麼做,兵士必然疲憊,而袁熙則是想打就打,不想打便坐船離開,讓袁譚征調的大軍撲個空。

所以如今袁譚即使知道袁熙在東海,但怕是調虎離山之計,也隻能忍著,他最大的目標,還是尋找袁熙主力決戰。

如今兩邊對峙,成了這幾年來局麵最為詭異的大戰,雙方都做了大量的事情,偏偏就是沒有打起來。

袁熙也有自己的困境,當他得知曹軍主力還是在東郡和冀州軍對峙,隻是派出了騎兵進入冀州和徐州騷擾時,對諸葛亮說道:“事情果然還是演變成了這個樣子。”

“要是真的讓對方突入徐州和江淮腹地,必然還會造成不少死傷。”

諸葛亮說道:“確實,大漢立朝之初,匈奴便屢下搶掠,讓當時的漢廷也是很難應對。”

“畢竟騎兵速度快,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造成不小的破壞,並且迅速撤離,防不勝防。”

“所以想要阻止這種戰法,必須要找到騎兵的行蹤,並且還要趕在其行動前派出兵馬阻止,亦或在其逃走前堵截,方能算作是有效應對。”

“但這個條件實在是難以達到,因為本來尋找敵軍,隻能靠目視,傳遞消息,用的也是騎兵一樣的馬匹,最多時間隻能持平,又如何能趕在其前麵?”

“所以那時候的最可行的辦法,就是預測敵軍騎兵想要搶掠的目標,提前設伏。”

“但這樣也隻能說是聽天由命而已,畢竟對方的心思要是那麼好猜,戰場也不會出現那麼多不確定的意外了。”

袁熙歎道:“確實如此,軍師能做到嗎?”

諸葛亮反問道:“亮敢問主公,主公的觀星之術,能不能做到這一點?”

袁熙老老實實答道:“做不到。”

“我所能看到的,都是大而化之的事情,多個散亂無章的小事件,隻能靠兵法和策略應對。”

諸葛亮笑道:“這便是了,我也一樣。”

“不過我先前說的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條件,如今以主公手上的條件,卻多少能解決其中相當一部分難題。”

“如果和敵情預測結合起來,便能縮小選擇範圍,從而料敵機先。”

“亮當初也沒有想到,主公竟然也頗為喜歡工匠之術,比如那會飛的燈,便和亮不謀而合。”

“亮當初秉燭夜讀,偶然間看到扇子上的羽毛掉落,卻在燭火上麵上升了半寸,當時屋門緊閉,並無風起,便苦思冥想,領悟熱氣升騰,帶動輕便之物的道理。”

“後來亮雖然也試著做出了火燈的雛形,但卻沒有使君當日攻城時使用的火燈那麼完善有效呢。”

袁熙大汗,孔明說的自然是袁熙夜間打城時用的孔明燈了,關鍵這燈在後世,還真是以諸葛亮的名字命名的,自己這算是當麵剽竊了。

他隻得笑道:“道理都是殊途同歸的,軍師在看到望遠鏡之後,卻能想出和火燈結合使用的辦法,才當真讓我驚歎。”

諸葛亮搖頭道:“想法還不成熟,並不一定有效,也可能是個失敗的點子。”

“目前隻能嘗試著從兩個方麵改動,但亮也沒有信心一定能夠成功。”

袁熙說的,是先前諸葛亮看過望遠鏡和孔明燈後,說若是兩者能夠結合,孔明燈帶著望遠鏡,放飛到空中,望遠鏡看到的範圍便能大大增多,要是能夠傳回地麵之人的眼睛裡,那廣闊戰場之上的情況,便會一覽無餘。

如果幽州軍能夠隨時掌握戰場的情況,及時調兵遣將,天下還能有誰是敵手?

袁熙聽到後,十分驚訝,這不就是後世的無人機嗎?

不過他對這個法子,最初並不抱希望,因為袁熙明白,中間有一個比不過去的難點。

如何將望遠鏡的圖像傳遞到地麵。

後世有相機,或者傳遞型號的線路,這個問題當然好解決,但這技術需要太多的前置科技,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諸葛亮曾經想過在望遠鏡的後麵加裝鏡子反射下來,這是受到袁熙提過的潛望鏡的啟發,但顯然這個時候手工打磨的青銅鏡無法做到。

而且離地幾十丈的高,這麼長的放置銅鏡的管子要求也很高,於是最後諸葛來那個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轉向第二個解決辦法。

既然望遠鏡的景色傳不下來,那就讓人上去看!

諸葛亮現在嘗試的,便是將孔明燈做大,大到足以帶人上去,讓人用望遠鏡親自觀看敵情!

袁熙聽了更加震動,諸葛亮連後世熱氣球偵查的思路都有了!

但上過初中物理的袁熙知道,製不出氫氣,單憑熱氣帶動熱氣球和人體,對於其球囊的大小和強度要求是極高的。

但他也不想給諸葛亮潑冷水,畢竟新的發明都是一步步來的,突破不能用的臨界點,有時候技術的發明固然重要,但現有技術的改進,也能解決很多難題。

諸葛亮現在在試驗的,便是如何做出大而輕便的熱氣球,絲綢強度低,麻布太重,還要在負載的減重上下功夫,這讓諸葛亮也頗為勞心費力。

他出聲道:“主公那望遠鏡,才真正改變戰場的東西,然而袁青州手裡也有,所以我們也隻能想儘辦法保持對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