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進退不決(1 / 2)

臧霸此時正在朐城之外的大營之中,召集他手下部將議事。

他是泰山郡華縣人,從小有勇烈聞名,其父為縣獄掾吏,因為堅守律法,阻止太守私殺獄犯,被太守下獄問罪。

彼時隻有十八歲的臧霸聽聞,召集家中食客十數人,前往牢獄擊敗上百獄卒將其父救出,並殺死太守,然後通往到東海郡避難,一時名聲大噪。

之後臧霸在黃巾起義時投靠陶謙,多次擊破黃巾軍,被拜為騎都尉,後臧霸收兵於徐州,招納孫觀,吳敦,尹禮等人,自為統帥,割據一方,被時人成為泰山賊。

後世其在曹操奪取青徐後,臧霸便投靠了曹操,地位超然,封邑三千戶,屬於魏國官員中頂級的那一檔,他治下的屬地在魏國地位超然,是類似於屬國一般的存在。

而在臧霸的這段經曆,是彼時官逼民反,又成功洗白的典型例子,不過話說回來,能夠養得起食客的縣吏,和後來的宋江頗為相似,在平民和黑社會之間,還更加偏向於後者一些。

眼下他手下幾大部將,除了先前在袁熙西進黃河時順手殺死的吳敦外,其他皆已到齊。

臧霸開口道:“探子來報,海西城來了大批船隻,又有萬餘人渡過淮水,進入朐城,顯然是意圖在我,如之奈何?”

眾將麵麵相覷,他們來打東海,名義上是奉袁譚之名,但其實是出工不出力做樣子,誰也不想賣命。

吳敦之死,讓眾將震動不已,知道凶虎此人惹不得,惹了他是真有可能死無全屍的!

但此時誰也不敢建言退卻,免得被人懷疑立場,眾將沉默片刻,孫觀先出列道:“頭領,敵軍勢大,且凶虎狡詐,還需小心為上。”

尹禮失笑道:“孫兄每戰必為先登,勇毫為我等之首,怎麼這個事後畏首畏尾起來?”

“若我們退卻,如何向袁青州交代?”

孫觀冷哼一聲,“尹將軍也看到了,凶虎這兩年戰場勢如破竹,我等雖強,是強的過曹操袁術,還是江東?”

“我這是勸首領小心為上,不管打成什麼樣子,首先要自保退路,不然我們為袁青州賣命,萬一戰事不利,他會來相救嗎?”

眾人皆是心中讚同,袁譚現在正在圖謀冀州,哪裡能管得了他們?

尹禮猶豫道:“但我們不戰而退,隻怕會害了正在彭城國的昌豨啊。”

昌豨也是泰山郡人,勢力稍弱於臧霸,雖然投靠臧霸,但地位和諸將不同,所以自領一軍,現在奉命攻打彭城國,和在琅琊東海邊境的臧霸軍遙相呼應。

孫觀冷笑道:“昌豨此人怎麼想,諸位心裡應該明白。”

“我並不是畏戰,而是不想打著打著把兄弟們的性命都白白送進去,要是首領真要打,我即請命為先鋒,和凶虎的大將碰一碰!”

臧霸思忖起來,孫觀的話他自然明白,因為自從袁譚投靠曹操後,昌豨的態度很是曖昧。

包括臧霸也是如此,因為他和昌烯都是泰山郡人,家鄉都是華縣費縣一帶,這是被曹操屠了兩次的地方。

要說兩人投靠袁譚,心裡並無抵觸,但突然之間變成了曹操部將,臧霸為了一眾手下,捏著鼻子就認了,但昌豨可是個一根筋的人,他心裡能服氣?

他手指在桌案上點著,曹操二屠徐州,都是從青州泰山郡打過去的,兵鋒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十不存一,出身於泰山郡的人,其族人大都死難,這種事情是忘不掉的。

此時孫觀說出了臧霸所慮,他話道:“我觀昌烯日後必反。”

“其出身泰山郡,家仇尚在,怎麼會甘於曹操之下?”

尹禮不以為然道:“泰山郡怎麼了,不就是打仗死過人嗎?”

“這個世道,今日是敵人,明日便是同儕,這種事情還少了?”

“彆的不說,昌豨同鄉於禁,不也在曹操手下做大將?”

“這兩次戰亂,他的族人也沒少死吧?”

“程昱還在東阿用同鄉做人肉脯呢,那時候能保住自己性命就不錯了,難不成你有能力把他們全救了?”

孫觀聽了,眉毛一豎,正要發火,臧霸此時出聲道:“我現在要你們商議的,是如何應對海西來的援軍。”

“這地方我們呆了時間也不短了,兩萬與人的糧草也不是個小數目,當地都快我們吃光了,就是搶也搶不到到了。”

“對麵準備肯定比我們充分得多,即使我們能擋住一次,能擋得住下一次嗎?”

“等糧草都儘了,我們又能擋住多久,隻怕走都走不了!”

眾將一聽,知道臧霸已生退意,皆是拜道:“但憑首領吩咐。”

臧霸出聲道:“不戰而退,也是不好,而且就這麼退了,對麵必然銜尾追擊,損失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