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返鄉之途(1 / 2)

如果袁熙見到陳登麵前的這兩個人,一定會欣喜異常。

步騭,衛旌。

兩人都是徐州廣陵郡人,曹操數次攻打徐州屠城,彼時陶謙任徐州牧難以抵擋,危難時廣陵郡多受曹軍侵擾,兩人無奈之下,帶著部分族人逃往江東避難。

彼時會稽人焦矯為郡中豪族,其門客放縱無禮,胡作非為,橫行鄉裡,當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說來會稽也是江東最亂的地方,山越人和江東人相攻,所以郡中風氣極其野蠻,動不動就動刀見血,兩人在焦矯地盤謀生,唯恐得罪了這個地頭蛇,所以帶著禮物去拜訪,結果卻被輕慢,衛旌十分憤怒,步騭卻坦然自若。

但兩人都知道,對方稱霸地方,說不定那一天心血來潮對自己動手,自己和族人是沒有反抗之力的,所以兩人也曾想過自保的出路。

最先的選擇,自然是投靠江東孫氏。

但孫策喜怒無常,兩人一直在觀望等待,卻不成想孫策遇刺身死,讓兩人的盤算落了空。

孫策死前以追查刺客為借口,對士族和身份有疑的人進行了一波清洗,擅自逃像成為黑戶的兩人更不敢輕舉妄了,然後孫權上位,江東人心不穩,士族紛紛外逃。

此時衛旌找到了步騭,說道:“子山,江東如今局勢糜爛,為之奈何?”

步騭沉聲道:“先等等看,說不定繼任的孫家子,是個明主也說不定。”

結果不多時,讓步騭為之動搖的消息傳來了。

孫權發兵攻打廬江,駐守皖城的廬江太守李術開城投降,卻被孫權殺死了!

這件事情影響極其惡劣,雖然李術本人出身並不是頂級的世家大族,但多少也算是世家中人,而且其開城投降,雖然有投機之舉,但怎麼說也是降將。

而殺降這種事情,自古雖偶有之,但結局大都不好,偏偏孫權卻做了,這個決定,投降的李術估計也沒有想到。

步騭猜測,孫權如此痛恨李術,一是孫策是在李術的地盤上遇刺的,其中關節含混不清,孫權很可能懷疑李術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抱著寧可錯殺也不可放過的心思動了手。

其次就是李術庇護了逃跑的大批江東士族,而且無視了孫權要求將這上千士族家人全部交給江東惡要求,在江東大軍圍城前,將其都送到了壽春。

此舉為李術家族和袁熙做下了好大人情,因為誰都知道,李術庇護的那些士人要是被孫權得到,下場絕對不會好。

步騭認為,這才是孫權惱羞成怒的原因,此事一出,天下都把孫權當成了笑柄,此時李術怕是還抱著左右逢源的心思開城投降,誰知道孫權做事如此極端,直接把人砍了。

不過殺死李術的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堪比曹操殺死兗州名士邊讓,畢竟那些士族可都是承著李術的情的,在他們的輿論圈子裡麵整日痛罵孫權,孫權的聲名還能好到哪裡去?

步騭歎道:“我卻是看走眼了,沒想到這孫家子做事如此凶暴。”

衛旌怒道:“其人骨子裡麵,有著對咱們士人的痛恨,咱們雖然現在落魄了,但不一定就能保身,此人做事被情緒左右,若為江東之主,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子文,咱們也該想想退路了,這樣留在江東,隻怕也看不到前路。”

步騭知道衛旌一直害怕焦矯凶橫,早就不想待在會稽了,歎道:“那子旗覺得,咱們能去哪裡?”

“中原戰亂頻發,咱們當時便是為了遠離戰亂,才來江東耕讀,此地雖有豪強,但天下哪裡沒有豪強呢?”

衛旌猶豫了一下,“返回廣陵怎麼樣?”

步騭一怔,“廣陵?”

“那邊三麵受敵,年年都在打仗,現在回去合適嗎?”

“何況回去後,我們如何謀生?”

衛旌悶悶道:“反正我真的不想和這群不講道理的南人一起呆了。”

“尤其是那些山越野人,上來就是打打殺殺,廣陵還算是中原邊地,上下教化起碼還能有禮製所轄,這邊的人根本不講理啊。”

此世會稽郡雖屬揚州,但整個郡縣,真正被江東勢力控製的,也就北麵一小塊地方。

其他的大片區域,都是山野林地,居住著被江東人稱之為山越人的族群,其不僅在會稽,甚至在吳郡丹陽豫章都有分布,隻不過會稽的範圍最廣,人數最多。

山越人和最初的原住民百越還不同,前者由逃避稅賦和罪行入山的人組成,自認為華夏後裔。

而且後者的百越,則是由於越,乾越,甌越,閔越等族群組成,是真正的土生土長的本地族群,但在這個時代,還沒被漢廷認定為華夏子民,也沒有編戶齊民,是江東本地豪族捕為奴婢的重要來源,受到這種待遇,自然對中原和江東人攻擊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