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破壞合作(1 / 2)

說話的女子,和楊鳳一樣,都是弘農楊氏的旁支。

但這女子還有個身份,就是將要代表弘農楊氏,和西涼馬氏聯姻的新婦。

弘農楊氏是個大族,有不少分家,收養楊鳳的這一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算是比較有底蘊的。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張角將楊鳳寄住在楊家的緣故,不是主支,不那麼顯眼,但有能起到和弘農楊氏的紐帶作用。

因為太平道的背後,本就有世家大族的背景,地裡刨食,大字不識的農民,也不會創立出太平經這麼深奧的教義。

黃巾之亂,本就是世家大族看到靈帝失道,利用黃巾起義發動的一場席卷天下的反亂,彼時造反的不僅是十數萬黃巾軍,還有各郡縣數十上百的刺史郡守。

這裡麵涉及到的原因非常複雜,一是因為劉秀當年背叛河北士族,導致中原士族一直對東漢政權心懷不滿,二是儘管董仲舒給天子的皇權,賦予了上天賜予這一神聖性,但也同時也給其留了一個坑。

朝代更替,政權建立如果是天命所歸,那什麼時候再度進行皇權更替?

是不是天下大亂,災禍頻出,天子失道的時候?

於是天下出現動蕩,在各種因素推勁下,讖語謠言造勢,四方反亂,也不是那麼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劉邦的出身,讓所有的天下士族心裡都深埋著一個念頭,劉氏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

雖然劉秀在西漢的基礎上建立了東漢,而且雖然他是農民起義軍發家,但其之後的崛起,是和世家大族尤其是河北士族分不開的,和郭聖通的聯姻,也是政治利益的交換。

但東漢建立後,劉秀背棄了和河北士族之間的約定,導致河北士族一直心懷不滿,在東漢的曆次大小動亂中,背後都有他們的手腳。

黃巾之亂的發源於冀州,便是為此,沒有當地世家大族的配合,哪有那麼容易悄無聲息地集合數十萬教眾?

而發家於司隸的弘農楊氏,其實也並不簡單,其無論是當前還是後世曆史的數百年中,也是主打一個左右逢源,幾乎天下所有大的事件中,背後都有楊氏的身影。

後世的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就宣稱自己是弘農楊氏出身,唐初楊氏和李家聯姻,成為了十一宰相世家,有所謂“天下楊氏出弘農,弘農楊氏遍天下”。

據說其始祖楊喜,本是劉邦手下的養馬官,垓下之圍時,劉邦令“凡斬殺項羽者,賞千金,並封侯”,項羽自刎後,劉邦兵士蜂擁而上,搶奪項羽屍體,為了爭功,將其屍體砍成碎塊。

楊喜眼疾手快,搶到了項羽的一條大腿,故被封為赤泉侯。

楊氏的後人,也和楊喜一樣,善於尋找機會,其第一世祖楊敞,便是依附了霍光,同時成了司馬遷的女婿。

他對霍光極為忠誠,所以即使對上官桀謀反之事,知情不報,之後還成為丞相,封安平侯。

之後其極力擁護霍光廢掉劉賀立了功,更因為在其後一個月就病死了,沒有參與到清算霍光之事中,所以楊氏反而愈加興盛,終於在當下成為了和袁氏並稱的四世三公的大族。

但越是到了頂級大家族,越不會對皇權忠誠,而是將家族存續放在首位,袁紹袁術如此,楊彪也是如此。

他本人對劉協倒很是忠誠,但他並不阻止楊氏效忠於其他勢力,在所有的勢力中下注,才符合頂級家族的做法,所以黃巾軍的背後,有楊氏的影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楊鳳的身份,隻有楊氏之中寥寥數人知道,皆是楊氏德高望重的族老,包括先前為太尉,如今辭官還鄉的楊彪。

而隨著世易時移,其他族老大都已經故去,所以唯一知道真相的楊彪,看到楊鳳來到弘農時,心情是極為複雜的。

楊鳳作為張角的女兒,又寄住在楊氏多年,對於兩家的關係了如指掌,其在黑山時,也沒有斷了和楊氏的聯係。

雖然暗地投靠曹操的楊醜被袁熙射殺,但這層關係並不會因為楊醜的死而改變,所以對於楊鳳的出現,楊彪也隻能小心應付。

至於他沒有起過一了百了,斬草除根的想法,誰也不知道,但楊鳳數次在冀州軍和幽州軍的圍剿中逃出生天,顯然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這就是楊鳳如今大搖大擺地坐在新春宴上的原因,不知內情的楊氏族人,疑惑於楊氏什麼時候多了個滿臉傷疤的女子,皆是不敢上來搭話。

唯一敢跟楊鳳說話的,便是和楊鳳一起度過數年的楊氏女郎,其被同一家撫養長大,可以說情同姐妹。

楊氏挪了挪身邊桌案,向楊鳳這邊靠了靠,悄聲道:“姐姐多少年沒有回來了?”

楊鳳也是頗為感慨,她十年前就離開了,那時候楊氏還是個小丫頭,沒想到再次回來,已經出落地亭亭玉立,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鮮花。

但越是如此,她想楊氏即將要嫁的人,心裡就越不舒服。

所以她隻是恩恩了幾聲,楊氏見了,埋怨道:“怎麼過了這些年,姐姐反而越發生分了?”

“姐姐這些年在做什麼,怎麼臉上這麼多傷疤?”

楊鳳聽了,隨口道:“被人抓了去,拷打了一番,擋了幾年奴婢,最進才找機會逃了出來。”

楊氏一聽大驚失色,大眼睛裡麵淚光盈盈,她低泣道:“沒想到姐姐這些年過得如此之慘!”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