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嚴冬難度(1 / 2)

諸葛亮透過窗戶,看著外麵宛城的街道,微微皺起眉頭,說道:“很不好。”

黃月英剛把茶水端上來,她明白諸葛亮指的是什麼,出聲道:“城內如此,城外更亂。”

如今街道上麵,處處都是流民乞丐,因為司隸豫州連續爆發大戰,很多人家園被毀,被迫流離失所,四處逃難。

加上殘兵潰兵趁機逃跑的,又沒有飯吃,便搖身一變成了流寇,沿途劫掠百姓,馬騰韓遂的西涼軍軍紀廢弛,也在乾同樣的事情,這樣一來當地百姓更加苦不堪言,隻能離開家鄉逃難。

在司隸這幾州之中,如今唯一沒有戰亂的,便是荊州了,自董卓之亂開始,就不斷有士族百姓南下荊州逃亡,如今已經形成了固定通道,豫州司隸的逃難人群,會先進入荊州北麵的門戶南陽,再往南進入更富庶的南郡等地尋找安身之地。

在宛城的張繡,倒也樂見此等情景,反正荊州又不是他的,流民願意去,他也沒有理由阻攔,相反,他倒是能從中得到不少好處。

大批流民拋去自己戶籍,到了彆處,就已經是成了實際意義上的黑戶,這樣的人,到了新的地方,是很難謀生的。

因為身份問題,他們找不到土地種植,甚至從事手工行商等賤業,都受到了極大限製,為了謀生,他們也隻有幾條路好選。

一是參軍,這樣便有一份基本的口糧俸祿,能夠養活家人。

這也是大部分青壯的選擇,畢竟成了士兵,若是打幾場仗還能活下來,不能能夠升職加俸,還有不少額外的好處,比如屠城搶劫。

二是將自己和家人賣給豪強地主,作為奴仆奴婢。

這類家奴的產生,絕大部分就是起源於失去土地的平民百姓,他們為了活下去,隻能賣身為奴,而這種身份,是一個灰色地帶,其名字都不在戶籍上,謂之隱戶。

這也是地方豪族漸漸做大的原因,他們通過兼並土地,讓平民成為奴仆依附於自己,然後壯大實力,兼並更多的徒弟,從而越來越強大,世家大族就此誕生。

而同時擁有地位和財富的世家,便能聚斂財富,天下的幾大商人,如甄家糜家皆是如此,就像當年劉備在徐州得到的數千糜家家奴,也是如此。

袁熙其實對於大家族蓄奴的做法,心裡是相當抵觸的,但處於這個時代,也有時代的局限和無奈,他不可能在短時間完全消滅這種不合理的現狀,隻能另辟蹊徑。

在他的一番操作下,甄家和糜家剩下來的家奴,要麼成為兵士,分配土地成為良家子,要麼成為商路的夥計,恢複了平民百姓的身份,雖然還是士農工商最為低賤的商人,但好歹是自由之身了。

但畢竟袁熙這種做法,在全天下都是很少見,如今宛城裡麵,便是張繡和當地豪強近水樓台先得月,將進入南陽的流民中,適合的青壯先納入到自己麾下。

因為荊州周圍的司隸豫州揚州都有大戰,短短一年之內,逃往南陽的流民就有數十萬人,張繡在其中吸收了上萬青壯,編做兵士,實力大大膨脹。

當今各州都有戰事,所有諸侯都在全力征兵備戰,沒參戰的也在擴兵以防萬一,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勞力青壯很多都成為了士兵,導致勞動力嚴重不足,進而產生饑荒。

但這種形式下,誰也不敢停住腳步,畢竟鄰居擴兵我不動,純純等於是等死。

諸葛亮如今感歎的,便是這種天下大亂的景象,沿途的街道上都擠滿了無家可歸的流民,這些都是不夠資格成為軍士的,隻能離城尋找其他出路。

張繡對於這些他用不到的人,當然是不管不問,他也不會提供救濟糧,不然這些人吃飽了就不願意離開了。

他對這些人態度是放任自流,流民如果餓得不行了,自然會離開宛城謀生。

但如今已經入冬,這些本來逃難時境況窘迫的人們無法遠行,在食物吃光之後,缺少衣物的他們,便陷入了絕境。

饑寒交迫,凍餓交加之下,不斷有人倒斃路旁,很多人蜷縮在路邊過夜,等清晨到來時,已經成為了一具硬邦邦的屍體。

諸葛亮一開始還有心相救,熬了些粥出去送人,但幾天之後他便發現,這些都是杯水車薪,家中的糧都快用光了,但道路外麵倒斃的人卻是越來越多。

諸葛亮歎道:“我預感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卻沒想到了冷到如此地步。”

“荊州都這麼冷了,北麵的中原會冷成什麼樣子?”

“也不知道再往北的幽並邊境,那些人是怎麼過的。”

“不過宛城凍死這麼多人,實在是有些不應該啊。”

黃月英知道諸葛亮心思,出聲道:“夫君既然有心救人,那何不答應張繡征召?”

“要是成為張繡掾屬的話,便能參與到宛城的內政中去,說不定能救下不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