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困局之變(1 / 2)

對於如何對待江淮士族,當初袁熙打下壽春時,很是頭痛了一番。

因為這裡麵有情況錯綜複雜的幾大勢力,即使袁熙出身汝南袁氏,也很難插手進去。

其一是以豫州譙郡為中心的曹操勢力,這裡麵主要是以曹氏和夏侯氏為主,兼以其他本地大姓,是支持曹操的中堅力量。

曹氏就不說了,夏侯氏其實人數也很多,其不僅在曹操效力,在二袁和劉備麾下,也多有身居要職的。

在彼時對於大家族來說,這也屬於正常操作,畢竟誰也不知道誰能贏到最後,到時候隻要押對一方,就能保證家族存續。

但袁熙對於曹氏是深有防備,對於夏侯氏也不敢報以信任,所以這一派係,他幾乎是放棄的。

其次就是二袁家鄉汝南郡的各大家族勢力,這一係自從袁隗袁基死後,便以袁術為主,當年即使袁紹被過繼為嫡子,但實際上這一支還是以袁術為主,所以袁術才輕蔑地將袁紹稱為家奴。

在漢代所謂家族的家主,雖然在族譜上標有主支分支,但就像沒有永恒的皇位一樣,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家主。

本來襲爵的主支,也可能因為種種意外,可能會沒有子嗣傳承而斷代,也甚至可能會整族消亡,這個時候,家族的權力,便要進行更替了。

即使主支剩下幾個半大孩子,一群分支族老也不可能為其忠心效力,暗暗想出無數種辦法將其架空,不用幾年,家主就會易主。

主支分支,是會隨著是時光的變遷,而產生權力的交接變化的,和皇權的更換,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像當初袁隗袁基一族被董卓幾乎殺滅,雖然有剩下的族人,但這時候誰願意會將其奉為家主?

於是家主的權力,便自然地交接到勢力最大的袁術手上,但隨著袁紹占據冀州,打敗田楷公孫瓚等人,占據四州,勢力急速膨脹後,袁紹的權力便超過了袁術,於是便開始行使袁氏家主的權力,包括袁熙的過繼之事,便是如此。

這時候按道理袁熙過繼到袁基這一支後,成為袁氏家主的正當性,其實已經比袁紹袁術這一支就高了,但事實上卻是沒什麼用,原因很簡單,他這一支勢力不夠。

這也是為什麼袁紹放心讓袁熙過繼的原因,因為即使給了袁熙這個機會,袁氏家主的位置,也不可能進行交替。

但之後天下形勢的變化,其實是出乎袁氏族人的預料的。

袁熙的勢力,膨脹得太快了。

一開始袁氏族人並不在意,畢竟天下是二袁之爭,一方占據中原,一方占據江淮,袁熙相比之下,勢力要小得多。

然後隨著袁術的覆滅,袁紹的病重,袁譚袁尚的決裂,袁氏族人突然發現,袁熙反而在袁家諸支之中,地位急速膨脹,已經成為了下任家主有利的競爭者!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袁尚想要依靠袁熙,但仍保留有一份戒心的原因,因為在這點上,兩者是有根本利益衝突的,就像袁譚袁尚爭奪袁紹正統繼承人一樣,矛盾天生無法調和。

所以袁熙如今在袁氏之中聲名日甚,很多人想要投靠他,包括袁術從弟袁胤甘心為袁熙效力,便是為此。

但袁熙卻不想袁氏族人勢力過於龐大,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見風使舵之徒,忠心並不可靠,能力無論相比太史慈趙雲田豫,還是郭嘉沮授陸遜這些袁熙嫡係,都差得太遠。

所以袁熙有目的地將袁術族人這個大麻煩丟給了鄴城,不讓其繼續在壽春合肥等關鍵要地占據高位,否則隻會給袁熙帶來無窮無儘的麻煩。

但這麼多位置空了出來,必須要找人填補上,袁熙帶來了些幽州徐州的官員,但這些人能力也是有限,難以在壽春這種要地擔起大任,總要依靠一些熟悉當地狀況的士族配合。

李術便是其中的了例子,但畢竟他這種處事圓滑的也是少數,袁熙最後便將目光瞄向了第三股勢力。

劉姓宗室。

彼時天下,劉姓宗室沒有十萬也有八萬,大部分都已經落魄,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所能得到的資源,還是要比尋常人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