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特殊愛好(1 / 2)

荊州南陽,諸葛亮站在小院門口,對來人道:“感謝將軍好意,亮沒有出山的打算,還請回吧。”

來人是個軍將打扮的武官,他皺眉道:“將軍誠心邀請,三番兩次派人來請,先生年紀輕輕,難道就沒有出仕的打算嗎?”

諸葛亮緩緩把柴門關上,說道:“沒有,恕不遠送。”說完回屋去了。

那軍將看著緊閉的木門,心頭火氣,不由抬起腳來,左右侍衛連忙將其拉住,悄聲道:“將軍,這人是黃承彥女婿,惹不起啊。”

那軍將聽了,隻得悻悻作罷,他奉張繡之命,來請諸葛亮做謀士,開始還以為這樁差事很是輕鬆,畢竟張繡在南陽割據一方,誰敢不賣他個麵子?

但直到到了諸葛亮隱居的山上,他打探了背景,才發覺事情的棘手。

諸葛亮所在諸葛氏,本就是琅琊大族,但這也罷了,畢竟荊州不是徐州,但隨後探聽到的諸葛亮親戚關係,才讓這軍將頭疼的。

諸葛亮的姐姐,嫁給了荊州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德公此人,不僅頗受劉表禮遇,而且名望極高,有從子龐統,極有才學,在荊州也是名聲不小。

不僅如此,那軍將得知,諸葛亮娶了黃承彥女兒,和劉表成了親戚,這樣一來,事情就複雜了,因為張繡也不是劉表的客將而已。

這軍將才明白這差事並不簡單,所以隻得低聲下氣相求,即使吃了諸葛亮閉門羹,也不敢惹怒對方。

但他連番相求,對麵卻絲毫不給麵子,眼見張繡派的差事就要黃了,便越發焦躁起來,心道這樣回去,怎麼向張繡交代?

他看了眼草廬,心有不甘的下山去了。

諸葛亮進了屋,黃月英正在屋裡織布裁衣,她用的是尋常麻線,上麵頗為粗糙,織出的麻布還帶著很多絨毛。

在棉布沒有出現之前,除了富人用的綾羅綢緞,一般人的衣服多用葛麻,這種植物纖維很粗糙,紡織成布後並不平整,而是帶有尖銳的絨毛,並不適合穿著。

於是麻布成衣後,為了讓其能夠穿在身上,還有一道工序,即將麻衣上的絨毛搗平使之柔軟,方能適合人穿,謂之搗衣,楊慎的《升庵詩話》中,專門解釋過此事。

搗衣,《字林》雲:“直舂曰搗,古人搗衣,兩女子對立,執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臥杵,對坐搗之,取其便也。嘗見六朝人畫《搗衣圖》,其製如此。”

棉布大規模出現實在宋朝,之前的漢唐百姓,衣裝還是以麻衣為主,所以詩詞之中,多有搗衣典故,其本意就是丈夫外出未歸,臨近秋寒之時,在家的妻子為之準備冬衣,亦或為丈夫出行備衣所為。

所以諸葛亮看到黃月英在紡織麻布,有些驚訝道:“今春東衣足夠穿著,夫人為何急著準備新衣?”

黃月英微笑道:“出行穿新衣,這是為夫君的遠行備的。”

諸葛亮一怔,“夫人怎麼猜到我要走?”

黃月英笑道:“這些西涼軍將粗魯,行事顛三倒四,纏夾不清,夫君躲又躲不掉,又不想借助劉景升的關係,那不是隻能出行躲避了。”

諸葛亮歎道:“夫人真是聰明,但我尚未決定,到底要去哪裡。”

黃月英想了想,“南下荊州遊曆如何?”

見諸葛亮猶豫,黃月英便知其意,笑道:“夫君膽子還真是大,這是要出荊州啊?”

諸葛亮汗顏道:“如今天下風雲突變,不親眼看看,總有些不甘心。”

“我想先去揚州看看。”

“不過外麵兵凶戰危,你一個婦道人家跟著我太過危險,你還是先回娘家,暫待些時日吧。”

黃月英了,撅起了嘴,“成婚不到數月,夫君就要拋下我?”

諸葛亮汗顏,“夫人,我乃一書生,要是遇到流寇兵匪,自保性命且還難說,更何況夫人?”

黃月英眼睛咕嚕嚕轉了幾轉,“夫君說,要是我女扮男裝…..”

諸葛亮嚇了一跳,“夫人麗質天成,再假扮也不像一般百姓啊。”

黃月英聽了,先是心中一喜,但她心裡通透,轉即一想,便心下生疑,“夫君這反應不對頭呢。”

“你這不是去揚州,而是更危險的地方吧?”

諸葛亮見黃月英猜出了自己意圖,不由苦笑道:“果然想要瞞過夫人,很難呢。”

“夫人猜的沒錯,我感覺自己的觀星之術,已經到了瓶頸,每每在細微關節處,產生偏差,以至於最後事態的發展,和我最初的料想,很多時候並不相同。”

“我想著若是有所突破,便要向高人請教。”

“有傳言說,凶虎手下有精通觀星之人,所以我想著能不能找機會去拜會下,若是能學得其中關竅,便得償所願了。”

黃月英聽了,卻是破不讚同諸葛亮的話,“妾不這麼覺得。”

“觀星之說,虛無縹緲,聞所未聞,實在不可儘信。”

“妾認為夫君以天下大勢入手,結合人心向背對行為的影響,推測出未來局勢,方才是正道。”

“那凶虎說不定隻是蒙中了幾次,然後假托觀星之術為自己造勢罷了,其實他有可能隻是僥幸蒙中,或者根本就是猜錯了很多次,但並不會拿失敗的預測來宣揚罷了。”

“妾這麼說,是因為關於其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言,很多都是有利於他的,而這些讖言,隻在最近三四年才開始傳播,這很可能有意散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