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都算錯了(1 / 2)

袁熙歎了口氣,打到如今的地步,如果自己這邊和袁尚不計損失全力突擊,對方至少有一大半人回回不去,包括曹營大將。

因為這種原因功虧一簣,讓他極為不甘心。

但換做他在袁尚的位置,麵對如今這種情勢的話,十有八九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畢竟袁譚之前的所作所為,讓人太不放心了。

而且袁譚在進入冀州,趕往鄴城的路上,要說連一點鄴城之戰的消息都沒掌握,所有人都不會相信。

在得知袁氏和曹軍決戰的前提下,袁譚不僅不來戰場救援,還搞這種直奔鄴城這種動作,隻能說其心中的想法,就很值得玩味了。

按道理來說,袁譚絕對沒有膽子在這種關鍵時刻,做出這種事情,畢竟事後要是袁紹追究起來,袁譚不僅會被責罰,甚至還可能會被收回青州刺史的位置。

但袁譚卻偏偏做了,他不顧戰場,直奔鄴城,說明其必然有所憑恃,關鍵的問題是,是什麼讓他膽子這麼大的?

袁熙先前和下屬幾位謀士談過這個問題,眾人雖然都所有避諱,但最後在一個觀點上達成了一致。

隻有在得知袁紹控製不住局麵的前提下,袁譚才會有這種膽子。

這種所謂的控製不住局麵,當然包括袁紹的身體狀況。

這便導向了一個極為讓人擔心的預測。

袁譚可能提早知道袁紹身體不行了。

如果這個推測成真,結合袁譚之前和曹營有勾結的舉動,那便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

袁譚即使沒有參與五石散下毒一事,也至少對此事多少有所知情。

袁熙想到這裡,沉著臉看袁尚的兵馬急速往鄴城方向趕去,心中充滿了挫折感。

這都算什麼事!

自己雖然能在戰場上麵對曹營時不處於下風,甚至還能取得一些優勢,但在其他方麵,相比就差的有些多了了。

這其中包括對局勢的謀劃,戰場之外的勾心鬥角,精準把握本來是敵人的勢力心理,曹操的謀劃,都是袁熙自忖所不能及的。

當然從謀士來看,郭嘉在這些方麵,是要強於沮授的,但袁熙卻一直沒有下決心采取激烈手段,他守著虛無的道德底線,於是在和曹營的鬥爭中處於下風。

袁熙對郭嘉心有歉疚,攤上自己這種主公,相比對方也是覺得施展不開手腳吧?

但事已至此,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他收回思緒,對陸遜說道:“發令給子義子龍他們,讓他們追擊的時候,務必不能冒進,一定要保持陣型,以免被敵人所趁。”

“同時找人去打探張郃文醜那兩路的情況,要是其退得太快,可能那兩路的曹軍會來攻打我們側翼,也不得不防。”

說到這裡,袁熙和陸遜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不甘,好端端的一場大勝,因為袁譚這一攪和,勝果從大勝變成了小勝!

不然的話,說不定可以一鼓作氣將曹軍打回黃河以南的!

又過了半個時辰,太陽開始西下,天色變黑,袁熙唯恐視野不夠,被對方趁夜反擊,隻得命令兵士就地休息立寨。

趙雲和太史慈得知了鄴城的異變,隻能聽從軍令停止追擊,眼睜睜看著曹軍狼狽逃走,帶領兵士返回。

其實那個時候,夏侯惇曹純於禁等人都已經中箭負傷,曹純傷勢尤其嚴重,麾下騎兵已經完全崩潰,要不是許褚李典拚死斷後,這兩路很難跑的掉。

又過了一個多時辰,天色完全變黑,張郃文醜那兩路的消息才傳了過來。

張郃文醜兩人打著打著,自發合兵到一處,他們並肩打過很多次大戰,配合默契,曹營雖然兵力占優,但一直無法攻破兩人的陣型。

但是打到下午,袁尚讓其退回鄴城的命令傳來,兩人接到後也是無奈,隻得邊打邊退,曹軍趁勢攻擊,冀州軍在撤退的途中損失不少。

兩人也知道這麼退走對袁熙來說不厚道,遣人說明了情況,但袁熙即使得知這個消息時,已經無法掌控戰場局勢了。

他站在木樓上,看著黑漆漆的遠方,狠狠一拳砸在木欄上。

鄴城這一場大戰,就這麼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袁尚在前麵拚命打馬,他身後的高覽麵露痛苦之色,因為這一天大戰下來,他身上的傷口幾乎都裂開了。

高覽甚至覺得,要是回城後自己不立刻去找華佗醫治,隻怕今晚就會暴斃。

袁尚此時也沒有心情顧及高覽傷勢了,如今他隻能不惜一切代價趕回鄴城,要是袁譚先入城,袁尚不僅可能會失去一切,甚至可能連鄴城的門,這輩子都進不去了!

經曆了幾個時辰不惜一切代價的趕路,袁尚終於在半夜時分趕到了鄴城城下。

他看到城頭上的旗幟兵士並無異常,用印綬喝令城門令開門,等對方打開城門出來迎接,袁尚認得對麵是自己親自任命的親信,這才放下心來。

他帶兵入城後,將兵士全部布置在城頭牆後防守,稍作歇息,還沒來得及放回府邸,外麵探子的急報就到了。

袁譚軍的騎軍,已經出現在了城外西麵三十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