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揣摩人心(1 / 2)

而山上的諸葛亮送父女兩人離開後,看看天色耽誤,也不好當日離開,便又返回屋裡,準備明日出發。

他其實還有一層疑慮。

黃承彥和黃祖同屬於江夏黃氏,且兩人關係密切,而黃承彥能夠能荊州另外一大族蔡氏聯姻,是因為黃氏和蔡氏一樣,也是支持劉表的。

這倒也沒有什麼,但如此一來,諸葛亮不得不考慮打掃另外一層關係。

蔡氏如今的家主蔡瑁,即劉表的大舅子,和曹操的關係非同尋常。

《襄陽耆舊記》中記載蔡瑁,“少為曹操所親”,這說明蔡瑁和曹操小時候就認識了,並且關係頗為親厚。

諸葛亮的擔憂就在這裡,曹操屠徐州琅琊時,諸葛氏多有喪命於其中者,可以說兩邊仇恨不共戴天。

若諸葛亮娶了家族和曹氏親厚之人,將來很可能會間接幫助曹操,這無論是在做人原則還是名聲上,都與諸葛亮的本意背道而馳,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這才是諸葛亮無法啟齒,遲遲無法答應黃承彥的真正原因。

不然以諸葛亮眼光之毒,早就看出黃承彥帶的書童乃是男扮女裝,黃承彥還對其頗為容忍在意,這十有八九,就是黃承彥口中說的女郎了。

平心而論,諸葛亮覺得對方除了黑一點,以容貌而論,在女子應算是很不錯了。

畢竟諸葛亮心裡有數,以自己在男子中的容貌而言,世上從相貌上可以和自己匹配的女子,隻怕就是寥寥無幾,剩下的人,在諸葛亮眼裡都差不多。

如果那女郎真的如黃承彥所說,將天下之事看得那麼清楚,那麼至少在才乾上,是女子中出類拔萃之人,要是沒有黃承彥和蔡氏那些關係,諸葛亮說不定就答應了,但偏偏他最大的顧慮就在這裡。

不然從年齡上來說,諸葛亮已經快十八歲了,早就到了成家的年紀。

天色漸晚,諸葛亮躺在竹椅上,望著月亮逐漸升起來的夜空,點點繁星點綴其中,心道這天下的事情,變化實在太快,實在很有意思,自己真的要在這南陽做一輩子山野村夫嗎?

他不知不覺在竹椅上睡著了,等睜開眼睛,卻已經是晨曦初升,山野霧氣彌漫,山道上隱隱傳來得得的蹄聲。

諸葛亮聽出這是黃承彥的驢蹄聲,便站起身來,走到院中的山泉水旁,洗了幾把臉,將頭發重新紮起,伸了個懶腰,又整理了下衣襟。

驢蹄聲停了下來,諸葛亮往外看去,卻透過籬笆發現竟然是書童獨自騎驢前來,頭上還戴了一頂尖尖的青竹鬥笠。

諸葛亮走上前去,就見那書童翻身下驢,隔著竹門猶豫了下,便道:“女郎可是有事?”

黃月英聽了,輕聲道:“果然瞞不過公子。”

她頓了頓,“妾是瞞著阿父來的,但想到公子即將遠行,總覺得不過來問清楚的話,心裡著實難安。”

諸葛亮要拉開竹門,被黃月英伸手止住,“妾隻有一問,公子拒絕妾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笑道:“女郎為什麼一定認定,亮不單是因為容貌之思慮?”

黃月英坦然道:“公子自己容貌如此,天下能配的上公子的,能有幾人?”

“公子若有此意,早就投靠天下有名諸侯,贏取功名,方能見到更多美人,又怎麼會在山野之中隱居?”

諸葛亮聽了,啞然失笑道:“女郎看事情的角度,確實和彆人不太一樣,說不定亮真的有這種想法!”

黃月英心中一喜,“既然不是容貌的問題,才乾應該更不是阻礙。”

“先前公子和阿父提的問題,有些阿父答不上來的,下次便能豁然貫通,這也是妾在其中下了些功夫的。”

諸葛亮點頭道:“我也猜到了,人不可能短時間內,前後觀點有如此大的蛻變,女郎有大才啊。”

黃月英臉上一紅,下意識低下頭去,讓竹笠遮住自己的臉。

她輕聲道:“既然不是這些問題,那剩下的便隻有一個。”

“家世。”

“一開始妾忽略了這一點,想著諸葛氏乃是望族,黃氏雖有所不及,但也是出過三公的,譬如妾之叔父,便有些名氣。”

諸葛亮連忙躬身拜道:“子琰公之義,天下敬服。”

黃琬,字子琰,司徒黃香之孫,黃琬入仕,升為五官中郎將後,和光祿勳陳藩共事。

光祿勳府負責舉薦三府的郎,考核成績任期,遴選才德優異之人,為選舉茂才的四科,彼時官宦子弟多靠關係上位,兩人卻多推薦有真才實學之人,被權貴打擊報複,黃琬因此遭受受黨錮之禍二十年。

直到靈帝時,黃琬被楊彪的父親楊賜舉薦,重新入朝為官,做到豫州牧,關內侯,董卓掌權時入朝遷任太尉,進封陽泉鄉侯,與時任司徒的楊彪交厚,後二人一同被拜為光祿大夫。

董卓遷都長安後,黃琬轉任司隸校尉,與王允同謀誅殺董卓,後李傕郭汜攻破長安,將王允黃琬同日殺害,而黃氏族人也因為受到牽連,逃亡荊州避禍者眾多。

諸葛亮如此恭敬,不但是因為黃琬的地位,而是因為其一生正直,德行無虧之故。

他心道這黃家女郎真是聰明,黃家何止出了一個三公,黃琬的祖父黃香也是三公,但黃月英單舉黃琬,則是暗示黃氏的人品是靠得住的,也是隱隱為自己造勢。

黃月英察言觀色,出聲道:“家父和蔡氏關係並不好。”

“這也是黃祖鎮守江夏,劉表從未有過援手的原因。”

諸葛亮驚訝的抬起頭來,黃月英見了,信心更足,低聲道:“家母和劉景升後婦,並非一母所出。”

諸葛亮恍然,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