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尋找出路(1 / 2)

袁術見是袁胤出來,登時醒悟當前最重要的便是穩定人心,不然這樣下去,壽春不用敵人來打,百官就要跑了!

想到這裡,他努力平複焦躁的心情,對堂下眾人和顏悅色道:“諸位愛卿,賊軍太過狡猾,雖然我軍偶然受挫,但尚有十數萬之眾,遠超敵軍總和。”

“隻要諸位戮力同心,必然能將其一一擊破。”

“畢竟天命在朕!”

他身旁的方士巫女聽了,也紛紛站出來,說夜觀天象,合當仲氏興旺,現在雖有波折,但將來必然能代漢立朝雲雲。

百官之中雖然也有滿腹疑惑的,但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不開眼,去觸袁術的黴頭,當下口中紛紛稱頌。

袁胤見百官都隻說些阿諛之詞,心中發急,心道這都什麼時候了,現在需要你們出主意,而不是說場麵話!

當下他拱手道:“陛下,如何調集糧草,如何收縮兵馬,增援何處,還需早做決斷啊。”

“諸如合肥之圍,若不馬上解決,隻怕整個豫州都要亂了!”

袁術聽了,說道:“諸位愛卿,可有妙計?”

百官麵麵相覷,他們自然知道情勢緊急,但茲事體大,誰也不敢先開口,不然到時候出了事情,誰擔得起?

袁胤見了,暗暗歎息,出聲道:“合肥之圍,當宜早解圍為上。”

“要是壽春兵馬不可妄動,是不是可以發信給廬江太守劉勳,讓其從皖城北上,攻擊劉備袁熙兩軍,以解合肥之圍?”

眾人議論紛紛,都覺這個計策不錯,卻不想堂下有主簿閻象道:“前日劉勳發來軍情,說是領兵去打海昏去了。”

“什麼!”袁術怒道:“怎麼這個時候去打城,他怎麼想的?”

閻象道:“其信中說廬江缺糧,已經不能夠支持多久,所以其也是迫於無奈。”

眾人聽了,頓時安靜下來,蝗災之後,江淮百姓相食,壽春也是如此,即使是百官,也不能不保證不餓肚子。

但相比之下,袁術卻是生活越發驕奢淫逸,其後宮諸女,皆是身著綾羅綢緞,化妝飾物再到日常所用,耗費甚巨。

妃嬪如此,袁術本人就更不用說了,從珍饈佳肴到美酒蜜水,皆是供應不斷,不過這其實也是彼時士族間的普遍生活方式。

江淮本來就是富庶之地,豫州揚州士族,本就有享受生活的風氣,不僅袁術,其實曹操等出身江淮的諸侯也是如此,日常慣於食用稀罕之物,

依附袁術的多是過慣了好日子的士族,百官也就是如今生活有些捉襟見肘,之前行事也和袁術無異。

袁術本人應該也知道眼下形勢不好,不應該如此浪費,但他年輕時候就奢靡慣了,這習慣根本改不掉。

如今關於其生活荒淫無恥的傳聞,漸漸傳到了民間,本來已經不穩的江淮局勢,更加岌岌可危。

袁胤看著滿屋子的人,心裡感覺真是沒救了,這樣下去,隻怕這次五路諸侯反攻的局麵,很難渡過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袁術軍做出了不少應對,但局麵確實如袁胤先前所料,不可避免的開始走向惡化。

張勳的北路軍,已經完全放棄了攻打陳國,而是後退回汝南一線,據城而守,曹軍一時間也沒有發動攻勢,雙方就這樣僵持起來。

而呂布軍在潁川一帶的攻勢也停止了,理由很簡單,司隸也遭受了蝗災,導致軍糧不繼,所以呂布隻能就近找糧。

但其他兩個方向,就不太樂觀了。

袁術數萬大軍終於是放棄了下邳,全麵收縮回了九江布防,尾隨其後的趙雲趁機派人將下邳重新奪了回來。

而在郯城的袁譚軍卻是沒有及時發現袁術軍撤軍的動向,和下邳失之交臂,隻能從從郯城繞過下邳,斜著向西南方向發兵,最後和撤出下邳的袁術軍在九江郡邊境,隔著淮水對峙。

兩邊趁機打了幾戰,袁術軍缺糧,袁譚軍雖然要強一些,但收編泰山賊後軍紀散亂,兼之沒有水軍,無法渡河,兩邊便僵持起來。

但如果袁術軍這一路失守,壽春西麵,便隻有寥寥數城可以抵擋了。

而局麵最差的,則是南路。

要是前麵三路擋不住的話,袁術軍大不了從壽春南下,逃入揚州和交州,說不定也能割據一方。

但偏偏袁熙和劉備把這條後路截斷了,其死死卡在合肥路線上,整個巢湖地區都被兩軍的水軍控製,袁術想跑的話,連長江都不一定看得到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孫策對廬江郡動手,其成功用計欺騙劉勳去打海昏,然後在半路上伏擊劉勳的軍隊,將其打得大敗。

如今劉勳及手下兵士下落不明,皖城內人心惶惶,都知道接下來孫策肯定會來打皖城!

壽春更是陣腳大亂,如果說劉備袁熙圍攻合肥,隻是堵住了袁術大部分退路的話,孫策和劉勳翻臉,則是差不多直接斷了袁術最後一條退路!

這不僅打碎了袁術及其手下官員尋求孫策幫助的最後一絲幻想,更將袁術逼入了絕路,如今天下已經無人和袁術站在一起了!

宮殿之內,這次袁術隻召集了身邊最為親近的幾個人,兒子袁耀,從弟袁胤,女婿黃猗,蓋因幾人所商量的是今後的退路,萬萬不能讓外人知道。

袁術嘶聲道:“可惡,孫策那養不熟的狗,身為朕的義子,卻背叛於我!”

“若我抓到他,定將他碎屍萬段!”

眾人心道現在我們都自身難保了,孫策肯定還在等著咱們死呢!

袁術叫道:“如今天下,還有誰能幫我?”

袁耀和黃猗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先開口,袁胤卻是直截了當道:“為今的出路,哦啊是隻有嘗試求助於那唯一有可能幫助仲公的人。”

袁術問道:“誰?”

袁胤緩緩道:“袁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