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戰前謀劃(1 / 2)

<b>最新網址:田豫跟著一起出來迎接,發現袁熙身邊除了孫禮之外,還多了一個侍衛,其身形也不見得如何高大強壯,帶著個鐵麵,遮住了半張臉,隻漏出一雙眼睛來。

他早勸過袁熙,讓其找個身長力大的侍衛,來彌補孫禮的不足,孫禮雖然在武學上很有天賦,但畢竟身體尚未長成,武藝也還未融會貫通,平日戰陣裡麵也就罷了,但是遇到楊鳳那樣的高手,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第一次遇到楊鳳時,田豫和孫禮聯手,都差點讓楊鳳得逞,孫禮自然是耿耿於懷,田豫也覺得頗為丟人。

在田豫看來,對付楊鳳這種人身形靈活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十幾個身強力壯的人圍成一圈,消耗其力氣,將其活活耗死,方為上策。

公子這次打黑山,楊鳳可能還會來突襲,多帶一個侍衛,夠用嗎?

田豫此時卻發現,身邊的高順麵色古怪,直勾勾盯著那新來的侍衛,心道這是有什麼古怪?

眾人進去後坐定,袁熙把封閻柔為為烏丸校尉的事情說了,郭嘉說道:“這個官職倒是合適,但隻怕這對應的官職.”

袁熙笑道:“我已經讓子龍辦妥了。”

“國讓兄。”

田豫聽了,應道:“末將在。”

袁熙示意趙雲拿出印綬,說道:“子龍也給國讓請了封,天子詔命,兄為護烏丸校尉。”

眾人聽了,心道這倒是合適,護烏丸校尉是漢廷用來監察烏丸校尉的,要是換做旁人,可能閻柔心裡還有芥蒂,但若是和閻柔私交甚好的田豫,那便少了很多麻煩事。

田豫從趙雲手裡接過印綬,心中嘀咕起來,公子還真要把幽州交給趙雲?

還真敢啊,要知道公子家眷都在薊城,萬一趙雲有了異心

袁熙似乎看出了田豫在內的眾人心中疑惑,開口道:“天子封幽州牧一事,確實和我之前的料算,稍微有所出入。”

“天子如此做,還是很有想法的。”

“不過一人不能兼任兩州州牧,如此安排,倒也是給了我一個名正言順的由頭。”

“諸位大可放心,以後幽州事務安排照舊,子龍在幽州一應命令,如我親發。”

眾人當下出聲領命,袁熙已經定了的事情,他們也沒必要爭論,何況此事初想起來有些彆扭,不過擁有數州的袁紹袁術等人,其實也是這麼做的。

不過想想,東漢十三州,自己跟隨的袁熙,名義上也算擁有兩州了!

袁熙隨後道:“當務之急,是拿下黑山,徹底消除黑山軍隱患,我們才能穩定幽州周邊,同時也可進而圖謀並州,並儘可能占據河套地區的土地。”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地區可以說是北方塞外附近,最適合種糧食的地方了。

而且因為漢末冰河期,這幾年北方天氣越發寒冷,導致很多水利尚未發展的地區,隻適合種植耐寒耐旱的糧食作物,而河套地區便十分適合種植小麥。

至於幽州,可用水利設施儘量消除寒冷天氣影響,用來種植產量更高的水稻,但這種做法,也隻適合有充足水源的地方。

算來算去,在幽州養一支萬人左右的兵馬,一年耗費的給養折算成糧食,就要三百萬石左右。

當然,這是兵士所有花費和糧餉折算起來,其中包括主食,肉,奶,蔬菜,鹽調味料等等。

加上其中混雜一些粗糧,到最後可能並不需要三百萬石的小麥大米,但需要一半以上的量,之所以選擇了小麥大米,而不是其他作物,還是因為前者產量上有優勢。

即便如此,單憑幽州幾個郡也很難支撐這些花費,何況最初幾年是育種選優的時期,實驗失敗,便容易顆粒無收,反而影響收成。

袁熙如此小心地控製兵士數目,不是招不起更多的兵士,而是如果再增兵的話,幽州便會被活活拖跨。

而其他很多諸侯采取的應對辦法,便是打仗消耗,兵士死了,自然花費就少了,而作為袁熙,是很不願意采用這種手段的。

所以對能夠種糧還能養馬的河套地區,袁熙垂涎三尺,而且這接下來的年景,天氣會越發寒冷,塞外草場的牧草會受其影響,進而大規模減產。

遊牧民族若是養活不了牲畜,那邊隻有兩種選擇。

一是西遷,尋找水草更為豐美繁盛之地,當然會不可避免地和其他遊牧民族產生衝突。

二是南下劫掠,進入塞內,搶劫幽州並州涼州的邊民。

相對來說,第二種選擇更容易被遊牧民族接受,因為西遷並不靠譜,有可能找不到牧場,也可能彆的牧場也受了災。

但南下就不一樣了,不僅能搶劫到漢地邊民種植的糧食,而且如今天下大亂,防衛邊疆的並涼軍全部參與到內亂中,邊塞幾乎是不設防的。

袁熙預測,在五到十年內,塞外的北匈奴和鮮卑便會大規模南下劫掠,在這之前,他要借助各方力量,在並州河套平原一帶建立防線,阻住外族的腳步。

而袁紹袁尚等人,限於時代眼光的局限,並不會看的這麼長遠,袁氏想要占據並州,主要原因還是看上了南匈奴的兵源和戰馬。

在這點上,主要想種地的袁熙和想要戰馬的袁尚,其實在目標上並不太衝突,雙方還是可以合作的。

隻要雙方一起打通黑山通道,便可進入並州,袁熙一方麵利用袁氏實力給自己做後盾,一方麵利用天子詔令威嚇南匈奴,在河套地區建立軍鎮營寨,保障種地安全,然後在這幾年的窗口期內,儘可能地積蓄實力。

當然,前提是攪事的黑山軍必須被消滅。

想到這裡,袁熙開口道:“我奉了天子詔令,攻打黑山同時又要勸解袁氏,兩邊麵子都要給不說,還要儘量避免兵士死傷。”

“我想先問問諸位,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