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情報有誤(1 / 2)

袁熙戰陣衝鋒的本事,可能連二三流的將領都不如。

但他有一項特長。

防守。

這是在北新城被活活逼出來的,雖然看著那三年毫無建樹,但卻帶給他不少寶貴的經驗。

黑山軍的兵士們在頭目的催促下,一個個爭先恐後翻過一人高的木牆,還未站穩,就被長槍釘死在牆上。

這個高度是經過精心計算的,身穿盔甲帶長兵的兵士很難翻進來,第一批進來的,全都是衣著輕便,攜帶短刀的,被幽州軍長槍克製極狠。

隻這一個照麵,翻進牆的上百黑山先頭兵士,便全軍覆沒。

袁熙指揮身旁士兵,將倒地的黑山兵士用長戈勾了過來,以防屍體堆積。

於氐根見勢不妙,忙指讓兵士退了回來,讓其繞著木牆奔跑,尋找薄弱之處。

黑山兵士們剛轉身跑動,木牆縫隙中大大小小的箭孔之中,要麼射出一支支羽箭,要麼捅出一根根長槍,黑山兵士們猝不及防之下,接連慘叫著受傷倒地。

於氐根見了,血氣上湧,他上山前也沒想到,山地之間的遭遇野戰,會變成營寨攻防戰!

這麼惡心的戰法,是怎麼想出來的?

他是第一次親身麵對袁家凶虎,這才猛然發覺其所帶領的幽州軍,和自己預想的完全不同,他這輩子也打過不少仗,但從來沒見過,有人接戰前就采用這種烏龜戰法的!

袁熙見外麵的黑山軍慌亂異常,心道這不是兵員素質的問題,而是後勤輜重的差彆。

後世所謂塹壕戰,說白了也就是利用掩體遮蔽,對進攻的敵人形成不均衡的壓製。

而漢代也不是沒有這種戰法,袁熙先前用過的車陣,就是其中一種。

但大部分時候,要形成這種局麵,需要大量器械,之所以在野戰中少有采用,是因為製作器械,砍伐木材,需要大量的工具和工匠,若沒有充分的準備,很難看到效果。

袁熙現在用的這種近乎柵欄的簡陋營寨,其實也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正常來說,數天內是建不成這麼多營柵的。

而袁熙卻是做到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一事上,他精兵簡政,將自己麾下的兵力控製在萬人以下,就是為了將節省出來的兵力錢糧的花費,用到了準備大量的工具上。

從伐木的鋸子斧頭,到挖土的鐵鎬,這些寶貴的鐵,在其他諸侯那裡寧願用來多打造幾根長槍。

但袁熙卻不計代價,給每個兵士至少配合兩把工具,這樣全軍動員挖土伐木,方能在短短的一兩天之內,建立簡陋的營寨。

而工匠一事,則是放在了兵士的日常訓練上。

兵士不僅要訓練行軍打仗,還要識字並學習技能,每日以什伍為單位,討論學習,這樣下來,每個士兵都有了基本的學徒知識和技能,對於打仗工具的製造,都能做到獨當一麵。

這便是袁熙練兵的目的,不僅是強身健體,鍛煉武藝,還要開化頭腦。

有的將領喜歡找忠厚老實的兵士,不喜歡腦子太活的兵士,害怕其心眼多不服管教,但袁熙不這麼認為。

這樣的兵士,隻會機械執行命令,在通訊基本靠吼的戰場上,若是編製打散,便很容易變成無頭蒼蠅,導致局麵崩盤。

袁熙覺得,人既然生來帶了一副大腦,不好好利用,實在太可惜了。

要說讓其受幾年正規義學,學會多少多少字,像真正的工匠一樣掌握多少技能,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但先做到一點,其實並不難。

讓其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袁熙當初練兵的時候,就對兵士們提出了一個要求。

好好想想練兵時,將領的每個命令有什麼目的。

如果不明白,就回去互相討論,直到能說出一個讓其他人信服的答案。

其實袁熙這個問題,就是精通兵法的士人去答,也未必能說對,這種題目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但袁熙的目的,就是要讓兵士養成思考的習慣,如今看來,已經是在戰場上看到了效果。

像利用障礙地形殺敵,和隊友配合牽製,遵照敵人疲弱處攻擊,這些東西甚至不用人指揮,這些兵士自然而然就會尋找機會去做。

他們正將練兵獲得的知識,在戰場上進行驗證,從而提高自己的戰力!

於氐根也開始發現不對了,這幽州軍極其狡猾奸詐,能偷襲的絕對不正麵迎戰,能占便宜的絕對不會放過機會。

這樣下去,自己這支先軍就要全部葬送在這裡!

他隻能期望東南方一支由黃龍帶的騎兵,能繞到眼前敵人背後偷襲,解開自己當前的困境!

但他此時不會想到,黃龍這支從小道翻出黑山,想要截斷幽州軍糧道的騎軍,此時已經和閻柔的騎兵遭遇了。

雙方此時正打得難解難分,混戰在一起,黃龍已經處於下風,自顧不暇,彆說截斷糧道,就是全身而退都成了奢望!

黃龍騎在馬上,用木盾遮擋著對方射過來的箭支,極為憋屈。

對方怎麼會知道自己這支騎兵的出山之路,提前埋伏?

袁熙見於氐根那邊已經陣勢大亂,心道這樣下去,怕是這一仗要完勝了。

他已經得知,黑山軍還有一支騎兵從南麵小路出山,作為應對,他提前派了閻柔去堵截。

打仗最重要的一環,便是情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乃是千百年來的兵家至理。

對於早就開始布局的袁熙來說,黑山軍不說被滲透成了篩子,但很多黑山將領手下,都有他的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