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多謝曹公(1 / 2)

一開始路邊鬨起來的時候,閻柔比其他人反應要快得多,馬上就趕到了。

當時他心裡直嘀咕,要是自己招手下兵士和流民起了衝突,那他就尷尬了。

他已經做好了袁熙追究起來,自己壯士斷腕,當場砍死幾個的準備,還要自請責罰。

結果到了一看,那些兵士服飾皆是袁熙手下兵士,當下閻柔鬆了一口氣,深感慶幸沒有牽連到自己。

過了不一會,他就看到袁熙趕了過來處理此事,心道隻怕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最後會做個樣子,輕輕揭過吧?

然而之後的事情走向大,大出乎閻柔意料,袁熙竟然是認真按軍法處置的!

要知道,漢朝強盛之時,軍法確實非常嚴明,但如今已經算是亂世,諸侯的軍隊等於是私兵,無論是打地盤還是種地,都頗受優待,誰還在乎什麼軍法?

換做閻柔自己麾下親兵,那都是要好吃好喝供著給自己賣命的,袁熙倒好,打起來不心痛的,真不怕手下不滿嗎?

不過閻柔也警醒起來,袁熙對待親衛尚且如此嚴格,自己那些烏桓鮮卑兵士散漫得多,要是犯了事,還能逃得了?

這種事情一次兩次還好,要是多了,自己又如何自處?

閻柔暗暗警醒,等一到薊城,自己得集合麾下兵士,先整頓軍紀,免得出了問題想著補救,那就晚了。

他突然醒覺,袁熙如此做,是不是在借機暗示自己?

那幾名被打的軍士剛一瘸一拐地站起身來,聽到袁熙要自罰,連忙跪了下去,口中叫道:“實是我等有罪,還請公子萬勿自罰!”

田豫也出聲道:“公子,主帥被打軍棍,有損軍威。”

袁熙身邊上百親衛齊齊拱手道:“請使君三思!”

袁熙見了,歎息一聲,說道:“既然大家都這麼說,那就換一種吧。”

他刷的一聲拔出腰間環首刀,同時摘下頭上的發冠,頭發一下子垂了下來。

他回手一刀,刀光劃過,他割下一大縷頭發扔在地上,喝道:“割發代罪!”

這下子子事出突然,田豫閻柔等人都驚呆了,在場之人,無不戰栗!

眾人所以如此反應,是因為按照漢律,割發是髡刑的一種,等於是奴隸才會受到的刑罰,而此時儒家興盛,也提倡“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換言之,對於下層百姓來說也就罷了,但對於重視孝道聲望的士族來說,這種行為是極其嚴重的!

袁熙見眾人莫不神情肅然,心裡頗為滿意。

作為一個現代人,把他頭發剃光了也沒什麼心理壓力,但如今要的就是這效果,這還要多謝聰明的曹操啊。

袁熙充滿惡意的生出一個念頭,自己如今割發以代軍棍,將來曹操縱馬踏了青苗,還想用割發代首替死罪的話,有自己珠玉在前,曹操得割多少頭發啊?

他揮手讓田豫將幾個受了軍棍的兵士帶走,一邊走到板車前麵,讓兵士拿了些麵餅給那夫婦,說道:“我安排人手,護送你們到薊城,這一路上先照顧好阿翁,有事隨時找我。”

夫妻兩人連忙跪下道謝,還要拉著那少年跪下。

袁熙止住他們,摸著那少年腦袋道:“人說燕趙之地多豪士,這孩子不到十歲,不畏利刃兵鋒,敢於為家人挺身發聲,可謂是英雄出少年。”

他想了想,拿出腰間短劍,遞給少年道:“這刀送你來保護家人,但不要用來作惡。”

少年接過刀,臉現喜色,用力點了點頭。

郭嘉見袁熙送一家離開,這才放下車簾,他懷裡的美姬道:“主人為何不下去?”

郭嘉微微一笑:“使君做得很好,何須我再出麵。”

他心道袁熙做事越發滴水不漏了,懲戒軍士整頓了軍紀,割發安撫震懾了眾人,最後贈刀給少年,卻是保護了對方一家。

不管袁熙心裡真實想法如何,這表現已經相當可圈可點,算是有了主公的樣子了。

等袁熙上了馬車,隊伍繼續行軍,一眾兵士一邊走,一邊嘀咕起來。

“使君也太狠了,士族割發,聞所未聞啊。”

“咱們以後得小心點了,免得觸怒了使君。”

“就是,在使君手下當兵,有地有糧,過得比先前好太多,要是犯錯被打為賤籍,什麼都沒了,還要牽連家人!”

眾人深以為然,有人悄聲道:“你說使君德行如此高尚,是不是真如傳言所說,是天上真人下凡?”

眾人紛紛點頭,齊聲讚同,“這麼一說,還真有道理!”

馬車裡麵,甄宓仔細幫袁熙將頭發攢起,扣上發冠,然後插入發簪固定。

她心疼地看著袁熙缺了一大片的頭發,想要開口,卻是說不出話來。

吳夫人心裡確是十分感慨,袁熙和自己兒子孫策,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兩人的做事風格對比極為鮮明。

孫策簡直和孫堅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為人豪放爽朗,極富個人魅力,是這個時代遊俠兒的典範,由此在江東招攬了一大批意氣相投之士。

可以說,孫策這種行事才是士族的風範,從袁紹到袁術,從孫堅到曹操,年輕時莫不飛鷹走狗,呼朋喚友,謂之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