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因為是人(1 / 2)

吳夫人心裡還是有太多顧慮,隻得請求眾人讓她回去想想,眾人隻當她是礙於家族名聲,在他們眼中,吳夫人和蔡昭姬都是蔡家的,還差著輩分,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看吳夫人臉色開始變差,捂著胸口煩悶欲嘔,甄宓忙讓蔡昭姬扶著她回去休息,一麵安排人手過去服侍。

等兩女走後,袁熙對甄宓道:“夫人就不怕蔡夫人彆有居心?”

“而且你給她的位置這麼高,真要是男的,庶長子可是個麻煩事啊。”

甄宓歎道:“那也不能不管孩子吧?”

她心裡想的是,嫡庶什麼的,順其自然就好了,尤其是在袁家。

真要論起來,袁紹是庶子,袁熙也是庶子,這下一代八字還沒一撇呢,誰知道以後的事情。

她輕聲道:“其實是因為妾對夫君心有愧疚,本以為對夫君知根知底,沒想到還是動搖了。”

袁熙聽了,笑道:“知根知底?”

甄宓臉瞬間變得通紅,橫了袁熙一眼,“夫君不正經!”

一場荒唐的家庭風波,就這樣暫時結束了。

雖然表麵上仍然風平浪靜,但私底下卻讓不少得知了內情的人瞠目結舌。

尤其是袁熙親自去拜訪郭嘉,賠禮道歉時,郭嘉一臉目瞪口呆,生無可戀的樣子。

合著搞了半天,還真是你小子乾的?

隻不過你全程不知道是自己乾的?

白瞎了我覺得你是個梟雄,沒想到是個憨憨!

我這黑鍋背的,簡直是王八蹭鍋底,頭上都是灰!

當晚郭嘉憤憤不平地和幾個美姬乾了個爽,才將這窩心事拋諸腦後。

不過這件事,也或多或少影響了袁熙接下來的行程,他本來打算去雍奴後,再經由海路去徐無山的計劃也被取消了。

不想讓眾女舟車勞頓是一方麵,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有鮮於輔卡在雍奴,牽製遼西的塌頓單於,徐無山暫時便沒那麼重要了。

所以袁熙重新改變計劃,連雍奴也不去了,隻等閻柔過來,便啟程去趙雲坐鎮的薊城,然後返回北新城。

不過袁熙事後想起來,這件事情上,幾乎所有的人,都進退失據了。

從甄宓到郭嘉,從昭姬到華佗,其實他們的言行,和他們之前都產生了微妙的偏差,而他們自己並不知道。

皆是因為吳夫人懷疑這件事情,觸及到了最根本的利益,所有人在麵對的時候,並不能,也不可能像先前想象那樣保持平常心。

這便是當局者迷,即使局中人意識到,也無法完全跳出來。

這便是人心,也正因為是人而不是木頭,其想法才會受無數不可知的因素影響而不停改變。

這讓袁熙既慶幸又警醒,這次還好在家事上趟了雷,陰差陽錯解除了誤會,也沒有造成什麼損失,但要是將來遇到更為核心的事情呢?

都知道雙方開誠布公,會避免很多誤會,但是作為主公,偏偏很難對人完全推心置腹吧?

這事情說起來容易,卻很難做到,就像派出麴義一樣,袁熙不能告訴任何人,唯恐害了麴義,連甄宓和郭嘉都不行。

如果有一天能夠拋棄這些顧慮,冷靜無情地思考得失,將身邊的人都變成自己的棋子,自己便能成為郭嘉口中的成就大事之人吧?

但是,真的可以嗎?

不出數日,閻柔到了。

他和鮮於輔帶著幾十騎入城,直接來麵見袁熙。

袁熙仔細打量,發現閻柔也是身形高大,臉型粗獷,眼眉很是立體,兼有漢人鮮卑的容貌特征,怪不得能被兩邊接受。

其實在邊地,漢胡血統早已經混雜不清,誰也說不清祖上溯源會到哪裡,在漫長的歲月裡,兩邊的風俗習慣,也開始漸漸融合起來。

眾人分彆坐定,袁熙對閻柔拱手行禮道:“久聞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將軍有什麼要求,儘管開口,熙定當儘力。”

閻柔坐直身子,開口道:“感謝使君抬愛,柔隻求有一立錐之地足矣。”

閻柔敢說,袁熙可不敢信,條件開的低了,誰願意效忠自己?

他開口道:“聽聞將軍是廣陽人?”

閻柔答道:“正是,閻家久居邊關數百年,其間漢胡通婚,存續至今。”

他說這句話是,心裡還有有些七上八下的,雖然袁熙早先和鮮於輔談的很好,但是誰知道他會不會拉一個打一個?

如今閻柔鮮於輔選擇也是不多,連劉和都歸附了袁熙,自己這些人想要立足幽州,總要有個依靠。

閻柔已經做好了賤賣的準備,沒想到袁熙開口道:“兩位如今寸功未立,難以服眾,我想暫時委屈兩位,請鮮於兄為廣陽太守,閻兄為山穀太守,如何?”

上穀郡在漁陽郡西,廣陽在漁陽郡東,三郡相連,閻柔和鮮於輔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喜色,連忙答應。

太守已經是二千石官職,雖然比閻柔先前那個搶來的烏丸校尉差一些,但畢竟是有袁家明正言順背書的。

不過雖然如此,閻柔也是心頭微微有些失落,因為烏丸校尉這個職位名頭大一些,能夠調動烏桓牧民,其次閻柔心裡,還是希望能和塌頓單於對抗的,畢竟兩邊都要爭烏桓的領頭人。

袁熙看了郭嘉一眼,郭嘉會意,對閻柔鮮於輔道:“將軍可知這廣陽漁陽,漢民和烏桓鮮卑的關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