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聯軍催命人(1 / 2)

站在曹操身後的年輕人溫文爾雅,便是曹操長子,曹昂。

他聽了曹操的話,苦笑道:“那袁家子有凶虎之名,文武雙全,昂確實遠不及他。”

在座謀士之中,荀彧出聲道:“人各有所長,公子待人至誠,乃是有大氣象大胸襟之人,不必妄自菲薄。”

曹操聽了,點頭不語,又微微搖頭。

荀彧說的倒是沒錯,曹昂此人寬厚溫和,處事公平,頗得自己屬下敬重。

但曹操擔心的也是這點,曹昂這種性格,如果是太平盛世,守成綽綽有餘,但如今天下大亂,非常時期行非常事,這種性格便會吃大虧。

曹操如今羨慕的,是那有袁家凶虎之名的袁熙,在他看來,袁熙遲早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

因為那袁熙和自己太像了!

袁家三子,沒有一個好對付的,袁譚勇武善戰,袁尚勢大善謀,但讓曹操如今最為料想不到的,卻是當初在北新城三年默默無聞,這兩年卻一鳴驚人的袁熙。

他開口道:“我召諸位來,是因為眼下有三個方向,到底向哪打。”

西邊河內呂布,南麵豫州袁術,東麵徐州劉備。

荀彧程昱等人紛紛出聲討論起來,但最後幾人卻慢慢聲音低了下去。

曹操看到,心中有些煩悶,出聲道:“怎麼,沒有誌才,你們便出不了主意了?”

荀彧和程昱麵色古怪,心道還真是這樣,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在戲誌才不在場的情況下,參與謀士討論,導致在場沒有主心骨,誰也說服不了誰。

曹操歎道:“誌才病重,諸位事務繁忙,我想是不是要廣納天下賢才了。”

“你們若有相熟的,可不吝舉薦,若真有才能,我必然重用。”

荀彧聽了,出聲道:“聽說那郭嘉郭奉孝,最近很是為那袁熙出了不少主意。”

“易京之戰誘出公孫瓚,如今明攻漁陽,暗襲廣陵,極有可能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此人大才,可惜錯過了。”

程昱聽了,心中不快,這荀彧暗戳戳的,明顯是在針對自己!

他明白是怎麼回事,荀彧有道德潔癖,對自己做肉乾的事情很是不快,所以從那之後,就有意無意和自己對著乾。

荀彧私下很可能非常欣賞郭嘉,結果郭嘉被自己抓去,作為和袁熙交換條件的籌碼,荀彧此時說這話,還是在暗戳戳諷刺自己。

程昱心裡冷笑,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替明公背黑鍋,你荀彧當時也沒站出來反對,現在裝什麼偽君子!

他張了張口,又覺得有些意興闌珊,算了,反正已經這樣了,他幾乎是碩果僅存的兗州派了,根本鬥不過日漸壯大的潁川派係。

曹操說道:“如今我有長文投奔,其才華不下於那郭嘉,過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聽聞長文前些日子,曾在徐州見過那袁熙?”

謀士之中,陳群起身拱手道:“秉明公,袁熙出使徐州之時,群確實見過其一麵。”

陳群在張飛丟了下邳郯城時,覺得自己在劉備手下不受重視,便沒有跟著逃去海西,而是憤而投靠了了曹操,如今頗受重用。

陳群又道:“此子巧舌如簧,當日舌戰眾人,不落下方,以一己之力促成了袁劉聯手,不是個簡單人物。”

曹操聽了,歎道:“此子眼光長遠,要是本初聽了他的話,全力支持劉備,我還真不好對徐州下手。”

他對荀彧道:“袁氏勢大,我急需賢良相助,內舉不必親,聽文若說,子侄之中,有大才者?”

曹操現在也有些後悔,當初殺戮兗州本地士族過甚,導致一段時間內無人投奔於他,徐州也是如此。

他兩屠徐州後發現,當地反抗似乎更加激烈了,屠城之舉反而是適得其反。

荀彧聽了,忙道:“彧有族中子侄,荀攸荀公達,有經世之大才,不下於彧兄弟八人,且其善出奇策,遠甚至彧。”

“其現在荊州暫住,若明公相請,其必然應允。”

曹操聽了,大喜道:“既然此,我便修書一封,派人送至荊州!”

程昱心道這下好了,戲誌才病了,再來個陳群荀攸,加上荀彧,這些潁川謀士在,自己算是沒有什麼說話的份了。

一眾謀士討論了半天,最後還是沒有決定主攻哪個方向。

呂布進入河內之後,有了張揚支持,軍隊壯大不少,曹操此時去攻伐他,即使打入河內,也隻是將其逼往北麵,並不能完全消滅。

而且要打過河內,必然要渡過黃河,對曹軍來說,後勤是個極大的問題。

至於南麵的袁術,占據著荊州豫州揚州的一部分,且麾下猛將頗多,勢頭正勁,這些地盤都不好打。

然後徐州的劉備相比之下,是當前最好捏的軟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