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誰是反賊(1 / 2)

易京被攻破,公孫瓚覆敗亡的消息,瞬間傳遍了天下。

包括袁術曹操在內的諸侯,無不人人震動。

太快了!

從兵發鄴城,到易京被攻下,前後用了不到兩個月!

之前諸侯謀士最樂觀的預測,也是猜測兩邊要打到過年,甚至很多人很覺得袁紹會像上次一樣無功而返。

天下諸侯們尚未得知內情,但他們紛紛猜測,不是公孫瓚那邊出了昏招,就是內部出了奸細,否則哪能敗的這麼快?

不過這都已經無法改變公孫瓚勢力就此退出的事實,之後北地的局麵,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黑山軍的全麵敗退。

袁譚以一萬多精兵,苦苦擋住黑山軍中路主力數萬人十幾天,終於等來了袁軍大營的援軍。

袁紹在攻下易京的當天,便派出了兩萬兵士,由淳於瓊文醜張郃帶軍,火速支援袁譚。

袁軍日夜兼程,終於在袁譚岌岌可危的時候趕到,兩邊合軍,將黑山軍中路主力殺得大敗,留下近半俘虜和屍體,逃回了並州太行山。

袁譚並沒有修整,而是直接南下,截住了下路威脅鄴城的南路黑山軍。

這支黑山軍和袁尚派出的高覽僵持不下,剛得到中路潰敗的消息想要撤軍,卻沒想到袁譚來得如此快,猝不及防之下大敗虧輸,隻得逃了回去。

而趁鄴城被圍,渡過黃河伺機尋找機會的曹軍,得到消息後馬上退回了黃河南麵,鄴城危機就此解了。

袁譚在十日內兩戰連捷,登時揚名天下,一時風頭無兩。

而易京之戰真正首功之臣袁熙,卻因內情不能為外人道的緣故,相比袁譚便差了不少。

不過這對袁熙來說並不重要,易京攻下,冀州和幽州之間最後一顆釘子終於被拔掉,自此兩州之間終於暢通無阻。

這意味著袁熙終於可以開始布局整個幽州了。

當然,前提是袁紹願意讓他掌管幽州的話。

此時已經塵埃落定,袁紹下屬各路人馬。有的被派出去清掃周圍流寇,有的留在易京整理城防,有的返回鄴城,營地裡麵仍讓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袁熙卻還呆在易京城外的營寨裡,百無聊賴地和郭嘉說著話。

郭嘉麵露嘉許之色,“公子臨場救下劉和及公孫瓚家人,實是畫龍點睛,堪稱此戰神來之筆。”

袁熙苦笑道:“奉孝先生彆給我臉上貼金了,我當時隻是覺得劉和不能死,彆的倒是沒想那麼多。”

“不過事後家父對此頗有不快,對我善待劉和的提議不置可否,是不是劉和活著的話,會對袁氏不利?”

郭嘉遙遙頭:“劉和要是死了,短期內看起來少了很多麻煩,長遠來說卻是個敗筆。”

袁熙來了興趣:“熙不明白,還請先生指教。”

郭嘉開口道:“劉和借著其父劉虞的名頭,在烏桓鮮卑中的威望很高。”

袁熙很是同意,“我明白,烏桓鮮卑推出來的閆柔鮮於輔等人,是聽從劉和的。”

郭嘉冷笑道:“不,你不明白,不然就不該說出剛才那番話。”

“你要明白,關內從烏桓鮮卑,到南匈奴,到並涼武人,他們的想法都是一樣的。”

“他們雖然久居漢地,但一直未被完全接受,所以他們要依附的,一定是最有大義,最名正言順的那一方,不是諸侯,不是士族,這些都入不了他們的眼。”

袁熙脫口而出到:“天子?”

郭嘉點頭道:“沒錯,即使陽奉陰違,他們也要在表麵上依附天子,即使如今這漢庭隻剩了個架子。”

“所以他們不自認為外族,而是自認為大漢子民。”

袁熙一時沒有想明白,“我不明白。”

“漢室隨時可能傾覆,他們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郭嘉冷笑道:“河裡小船快要沉了,有人會水,有人不會水,他們是會水的。”

“他們皆有後路,多是塞外邊關,漢庭覆滅,天下大亂,他們大不了退回草原,之後再依附新的王朝便是了。”

“而中原士族無路可退,和漢朝存亡息息相關,這船真要翻了,可是會淹死很多人的。”

“所以船沉了,有人會死,有人不會。”

袁熙聽了,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郭嘉搖頭道:“你,伱還沒明白。”

“這船沉了,他們不僅能把船再撈出來,還能自稱自己才是船真正的主人。”

“到時候其他人都死了,自然沒有人反對他們,到時他們打著大漢忠臣的旗號,可以明正言順入主中原。”

“這才是他們雖然吃些虧,也要表麵上依附漢庭的真正目的。”

郭嘉說到這裡,袁熙身體一震,這才豁然開朗,整理明白了之前數年一團混沌的思路。

五胡十六國,乃至漢趙的誕生,不都是這樣的嗎?

昔年劉邦被困於白登山,被迫和匈奴談判,派劉姓宗室女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