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同處一車(1 / 2)

如今三人尷尬地擠進一輛馬車,本非袁熙的意思。

本來他倒是備了兩輛馬車,結果前日孔融妻女的馬車車軸斷了,無法修理。

他因為此行目的隱秘不能露麵,也不能在沿途大城招搖過市修理馬車,所以隻能讓孔融妻女上了他的馬車,晝夜兼程趕路。

話雖如此,袁熙總覺得,同行的太史慈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

如今縱馬在車外跟隨的太史慈,聽著車內的人聲,更是心裡嘀咕。

自己投靠的這位公子,可真是不講究啊。

青州一戰中,太史慈稀裡糊塗被擒,本以為肯定沒命了,沒想到對方對自己頗為賞識,想要招攬於他。

但太史慈此人眼界很高,對張飛尚且看不起,袁熙雖然有世家身份,但也未見能讓太史慈心服,回去接母親,可能也隻是太史慈臨時的托詞。

但對方真正讓太史慈震動的,是那份毫無理由的信任。

自己作為敵軍前鋒,卻說放就放了,是真的覺得自己能守諾,還是覺得無足輕重?

在矛盾的心理下,太史慈最後還是守約回來,投靠了袁熙。

更讓太史慈震驚的是,跟袁熙回到鄴城授職,他直接就成了彆部司馬,僅在趙雲的都尉之下。

這也是袁熙身為郡守,所能給出的最高武官職位,俸祿秩比一千石。

太史慈雖然是良家子,有著登天子朝堂的誌向,但在孔融軍中做前鋒,也就是個百夫長,如今驟升高位,讓他頗有些恍如夢中之感。

他雖然不懷疑自己實力,但卻懷疑這袁家子根本沒了解自己本事,就隨便亂來封官拜將,是不是其根本不懂領兵之道?

然後太史慈在鄴城一打聽,更是發現袁熙這人問題很大!

傳聞中,袁熙在徐州殺死張闓,逼退了劉關張,這讓太史慈不敢置信,他是親眼見過劉關張三人的實力的!

青州之戰關羽被圍毆落敗,無疑證明袁熙調動大將的謀略十分正確。

後來太史慈又了解袁熙主導了青州三戰,謀劃各個擊破之後,心想難道看走眼了?

但太史慈同時也聽到了關羽袁熙的另外一個傳聞。

好色,尤好人妻。

聽說其在北新城就有很多姬妾,到了鄴城之後,更是絲毫不收斂,有傳言說,他和尚未過門的夫人私會!

這可是大違禮製,鄴城私下傳得很厲害,但礙於袁氏臉麵,誰也不敢公開談論此事。

更讓太史慈不解的是,就是邊讓的遺孀和女兒。

曹操殺了邊讓,納了其遺孀環氏,袁熙借著交換人質的借口,將環氏從曹操手中解救出來,這本來可以在兗州士族中成為一樁美談。

但袁熙卻毫不避諱的將環夫人母女接到了自己宅邸居住,也不怕士族非議嗎?

眼下也是這樣,這次袁熙帶和自己送還孔融妻女,是讓孔融欠一份人情。

但好端端的,你和孔融妻女同坐一輛馬車,要是孔融知道了,會怎麼想?

太史慈越發覺得袁熙腦子不正常,故意把好事辦成壞事,到底圖的啥?

袁熙同樣也在思考類似的哲學問題。

這個時代,妻子兒女,對於一個合格的主公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就像司馬家先有指洛水發誓,後當街殺死皇帝,將皇權和誓言的神聖性狠狠砸落塵埃之後,便開啟了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國那瘋狂殺戮,毫無底線的時代。

漢朝雖然誕生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傳說,並將這個名字作為大一統民族的代表,永遠流傳下去,但高祖皇帝,卻也開了拋妻棄子,賣父親給敵人的先河。

終西漢東漢兩朝,士族人人都將孝道掛在嘴上,甚至為了舉孝廉編出了種種近似於神話傳說的故事,但實際上,誰也不知道私底下的真實情況如何。

父慈子孝,永遠是個隻有當事人才能知道個中滋味的難題。

劉備說妻子如衣服。

呂布殺掉兩位義父。

馬超坑死馬騰,投靠殺母仇人韓遂,

曹操不顧曹嵩尚在琅琊便攻打徐州。

曹丕違背曹操遺願,從打壓士族轉向親近士族,排斥親族,逼死曹家子弟,收納曹操妾室。

陸遜全族大半都被孫策殺光,仍然為孫家效力,最後被猜忌而死。

有事母至孝美名的薑維,在投奔蜀國後,麵對魏國拿住其母親妻子的威脅,直接回信說自己有遠誌不當歸。

被後世唾罵的呂布,在其中甚至算不上最惡劣的。

對於心存大誌的人來說,所謂父母妻兒,也不過是人生中微小的一環而已。

這個時代看似不缺忠義傳說,卻也有無數的暗流,也正因為有這麼多汙濁不堪的真實,越發襯托出忠義的難能可貴。

袁熙不在乎彆人怎麼看自己,他做事順遂自己心意就好。

對於確實行孝之人,比如太史慈對老母妻子,他是異常尊重的,但對於孔融這種逃跑時本來可以帶上妻子,卻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拋棄掉的,袁熙就很不舒服。